張秀哲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2/28   編輯部

勿忘台灣 張秀哲落花夢重現 日治時代知識分子書寫祖國夢碎悲傷 出版後又回收湮滅 媳婦張顏千鶴促成重新出版
2013-02-28 02:32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張秀哲(左)為理念衝撞、受難,父親張聰明(右)是他最堅實的後盾。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奪走許多青春理想的生命,有的人即使活著回來,也從此失了魂魄,日治時代活躍的知識分子的張秀哲就是其一。一九四七年五月,張秀哲被捕不久後被家族營救歸來,開始閉關寫作《「勿忘台灣」落花夢》,自敘半生理想。

     但這本書出版不久他便回收加以湮滅,一九八二年抑鬱以終。直到近日,這本書由張秀哲的媳婦張顏千鶴促成重新出版。

     張秀哲本名張月澄,出生於一九○五年,父親張聰明為礦業鉅子,在台北景美一帶擁有礦區,張秀哲是獨子。張秀哲的兒子張超英,曾任台灣外交官,出版過傳記《宮前町九十番地》。

     張秀哲從小學習日文,上日本學校,但一直懷有抗日、反殖民的思想,少年時他抱著「祖國夢」到廣州讀大學,尋求中國協助以解救台灣。

     在上海期間,他被日方押送回台,入獄兩年。出獄後他熱情不減,又回到中國,一九三一年因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避難東京,成為東京帝大法學研究室博士生。中日戰爭結束,他滿心期待在台迎接「祖國」,不料他和許多菁英陸續被捕。大受打擊的他從此足不出戶,自我封閉地度過卅多年餘生。

     《「勿忘台灣」落花夢》的「落花夢」,寄寓的就是他祖國夢碎的悲傷。前廿九章記述他在中國組織「台灣革命青年團」、撰寫《勿忘台灣》、發行《台灣先鋒》雜誌等奔走救台的過程,熱血激昂。一九三○年代,他還以一圓日幣的象徵性租金,將在今日中山北路上的家宅供作中國駐台領事館用,只為「在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我家屋頂可以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祖國國旗。」

     當時他與中國政治、知識名人包括戴季陶、李濟琛、廖承志等多有往來。魯迅曾為他的譯作《國際勞動問題》寫序,序中提到,聽見台灣青年張我軍說中國人似乎都忘記了台灣,「我當時就像受了創痛似的,有點苦楚。」

     書中最後一章可以見到他對光復後的台灣仍抱希望:「原子炸彈的轟然巨響!把我們一生希望的『收回臺灣』實現了……我們希望祖國的為政者,對過去在本省奮鬥的台灣同志,尤其是對於過去從事台灣解放工作的眾志一心的同志們,要緊拉攏著他們。」

     七十六歲的張顏千鶴表示,推動這本書塵封六十五年再度問世,是以此為借鏡,提醒台灣人民不要走回頭路:「台灣人應認同台灣、立足台灣、走向世界,別想再依靠日本、美國或中國,否則我們永遠是二等國民。」


上一篇(版畫家—黃榮燦紀念特展) 回目錄 下一篇(艾塞樂(Stephane)
回藝術家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