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肇衢


藝術精華 (1)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一九三一年生於臺灣新竹縣

竹東中學畢業

國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今臺北教育大學)

評審經歷:

國立歷史博物館審議委員

國立臺灣美術館第一屆展品審査委員

臺北市美術館油畫典藏委員

第三十三屆起擔任全省美展油畫部評審委員

臺北市美展任油畫評審委員

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之油畫典藏委員

臺中港區藝術中心主辦「全國百號大展」擔任籌備委員及油畫評審委員

全國美術展評審委員

全省美展評議委員

國父紀念館油畫評議委員

著作:

《何肇衝油畫集》十冊

年輕時代,啟蒙在最窮困的茶園生涯之中,有似老農,生活刻苦、負擔沈重,

所以在那個時期,所出所進,只在鹿寮坑那個不能今人開朗的地方,所以用色沉重,偏藍灰色調,所見俱是些身邊的實景,而且具象分明。

直到民國五十三年遨遊日本之後,才真正目睹了畢卡索的立體派風格,這種幾何圖形變化著彩度,點、面、線的組合中給予了強有力的生命跳動之力,

回到家後便集中在線條和面的組合中去變化宇宙,後來開始走向地球的南端,頓見東南亞的陽光,好似十分接近赤道,明亮乾淨,景物看起來十分的鮮艷,這種明快的調子,是他年輕時代,從未有過的感覺,東南亞、熱帶風土人情迤邐可人,開始溶入了熱情的彩光。

過後在六、七十年間,歐美的西風東漸,影響到了日本又轉向到了台灣,

抽象畫風自然又帶給畫家們另一種震憾,使吸收新氣十分強烈的何肇衢有了突破的觀想,所以試探由半抽象開始作漸變的調整,真正的開懷於無拘無束是在六十八年退休後至今的一個階段裡,他儘極放肆的去旅遊、寫生,除了漫遊歐美風光之外最屬意於淡水、石綻、九份一帶。

山水之間晨夕彩光的遽變,由迴彎轉裡線條的剛柔和片面的協調:刀、筆、油彩交錯出他心中的最「愛」。


上一篇(焦士太) 回目錄 下一篇(洪易)
回藝術家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