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1/16 編輯部 報導

諾貝爾文學獎獎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諾貝爾文學獎(瑞典語: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由瑞典學院頒發的年度獎項,按照諾貝爾在遺囑中說獎金的一部分應該「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授予在文學領域具傑出貢獻的文學作家。它是5項諾貝爾獎之一。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獲獎者都會得到一塊獎牌,一份獲獎證書,以及一筆不菲的獎金,獎金的數額每年會有變化。[1]例如,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得到的獎金為150,782瑞典克朗,相當於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瑞典作家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3] 。該獎每年於12月10日,即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以隆重的儀式在斯德哥爾摩頒發[4]。
享有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候選人推薦權的人員為:
1.瑞典學院和其他在體制與目的方面與它相似的學院、研究所和學會的成員;
2.大學和大學學院的文學和語言學教授;
3.以前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金的人;
4.在本國文學創作界有代表性的那些作家協會的主
1990年—1999年
1990奧克塔維奧·帕斯 墨西哥 西班牙語
他的作品充滿激情,視野開闊,滲透著感悟的智慧並體現了完美的人道主義。
1991 內丁·戈迪默 南非英語
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 對人類大有裨益。
1992 德里克·沃爾科特 聖露西亞 英語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啟發性和廣闊的歷史視野,是其獻身多種文化的結果。[88]
1993 托妮·莫里森 美國 英語
其作品想像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實生活的重要方面。[89]
1994 大江健三郎 日本 日語
通過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與神話緊密凝縮在一起的想像世界,描繪現代的芸芸眾生相,給人們帶來了衝擊。[90]
1995 希尼 愛爾蘭 英語
由於其作品洋溢著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倫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現實歷史的奇蹟。[91]
1996 維斯拉瓦·辛波絲卡 波蘭 波蘭語
由於其在詩歌藝術中警辟精妙的反諷,挖掘出了人類一點一滴的現實生活背後歷史更迭與生物演化的深意。
1997 達里奧·福 義大利 義大利語 其在鞭笞權威,褒揚被蹂躪者可貴的人格品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與中世紀《弄臣》一書相媲美。
1998 若澤·薩拉馬戈 葡萄牙 葡萄牙語
由於他那極富想像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覆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94]
1999 君特·格拉斯 德國 德語
其嬉戲之中蘊含悲劇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
2000年—2009年
2000高行健 法國 漢語
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2001 維·蘇·奈保爾 英國 英語
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97]
2002 伊姆雷·凱爾泰斯 匈牙利匈牙利文
表彰他對脆弱的個人在對抗強大的野蠻強權時痛苦經歷的深刻刻畫以及他獨特的自傳體文學風格。
2003 庫切 南非 英語
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99]
2004 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 奧地利 德語
她用超凡的語言以及在小說中表現出的音樂動感,顯示了社會的荒謬事情。
2005 哈洛·品特 英國 英語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談中的危機、強行打開了壓迫的封閉房間。[101]
2006 奧爾罕·帕穆克 土耳其 土耳其語
在追求故鄉憂鬱靈魂的旅程中,發現了文明衝突與交流的全新象徵。[102]
2007 多麗絲·萊辛 英國 英語
她以懷疑主義、激情和想像力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這方面女性體驗的史詩巔峰。
2008 讓-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 法國 模里西斯 法語
標誌文學新開端的作家,作品有詩意的創新,感性的痴迷,對文明主宰下的人性上下求索。
2009 赫塔·穆勒 德國 德語
以詩的凝煉,散文的率直,描繪流離失所者的處境。
2010年—2019年
2010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秘魯 西班牙語
因他對權力結構描繪,以及他那反抗、起義、失敗的犀利印象。[106]
2011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瑞典 瑞典語
因為經過他那簡練、透通的意象,讓我們用嶄新的方式來體驗現實世界。[107]
2012 莫言 中國 漢語
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