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4/08/03 編輯部 報導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攝影
馮朝宗從事石雕創作25年,早期以雕豹為主,採用黑花崗石材居多。他喜歡豹的速度、優雅形體,從獵豹到花豹,16年來已不知雕過多少石豹了。
接著,他轉而創作工具系列。由於他曾就讀大漢工專機械科,相當熟稔各種工具,從事石雕創作時,也常接觸各種雕刻工具和器械零件,於是以鐵槌、螺絲、鐵釘、扳手、圓鍬、老虎鉗等工具為創作題材,雕出種種器物,展現對生活的體悟。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雕創作藝術家馮朝宗 從「工具系列」發展至「心靈」探索
台灣好新聞 記者何君冶/花蓮報導
從事石雕創作二十餘年的花蓮石雕藝術家馮朝宗,早期入門因受機械專業的訓練,讓他在創作風格發展出自成一格的「工具系列」作品。他說,因經常在狹窄的工具間裡思索,工具除了給人方便的特性外,在萬物皆有靈性上,他遂衍生出以鐵鎚、鐵釘、扳手、水管鉗、螺絲、圓鍬等工具為創作題材,將器物轉化為生活中真實情感的投射。
馮朝宗表示,石雕創作並無一定的形式,只要感受物件透出的生命力,就以這些工具圖騰形塑無論是寫實、抽象、隱喻,皆是以一種貼近生活的真實情感投射。 文化局表示,「工具系列」發展數年後,作者開始融入樂器造型,表現出作者對音樂的喜愛,有些作品更融入旋律感,轉化成造型上的韻律,使這個系列延伸出更多元的內涵。 馮朝宗說,近年的創作中開始出現土地與地上物的意象,這是因為近幾年在閒暇之餘,偶而也動動圓鍬、翻土植苗的緣故;因此,將休閒生活的元素融入於創作中,深深反應自己對土地的情懷。
馮朝宗從事石雕創作二十餘年前的「工具系列」開始,從一切對「物」的領會,如今漸漸發展至「心靈」探索的創作旅程。他說,回首多年來創作的心情、感覺、經驗,隨然是一刀一鑿中反映人生、記錄生活的歷程,如今在「因心至善、雕鑿賦形」的理念裡,找到人生的志趣。
馮朝宗| Facebook
馮朝宗官方網站
因心賦形—馮朝宗雕塑展 - 花蓮縣文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