瘂弦文學家


最新消息 (1)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4/10/18   編輯部 報導

瘂弦上半生寫詩,下半生以編輯為事業,培養無數文壇生力軍。昨天的首映會擠滿作家書迷,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書法家董陽孜、作家洛夫、席慕蓉、陳義芝、季季等人出席。

「如歌的行板」把觀眾帶回瘂弦童年。他生於河南南陽,父親任職民眾教育館管理圖書。為鼓勵閱讀,父子倆拉了一部載滿書的牛車到鄉下,他在這個「牛車圖書館」打下文學基礎,父親總告訴他:「我兒要做一個文壇的亮角兒。」

替席慕蓉評詩 幫林懷民牽線

一九七七年,瘂弦任職聯合報副刊主編。詩人陳義芝在電影中回憶,那時剛爆發鄉土文學論戰,許多人以為聯合報「站在鄉土文學的另一邊」,其實瘂弦為了讓文學回到土地,在副刊開闢專欄「寶刀集」,邀請日據時代台籍作家如楊逵發表文章。

「文學園丁當久了,可以聞到天才的香味。」年輕的席慕蓉一口氣投了卅首詩到聯副,信中告訴瘂弦:「我不是要投稿,而是想請你看那一首詩好。」瘂弦不厭其煩一一指導,讓蓓蕾開成燦爛花朵。

林懷民成為國際知名的舞蹈家,也是瘂弦牽的線。他把林懷民出版的小說集送給旅美作家聶華苓,聶讀完邀林參加她主持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沒想到林懷民到了美國意外愛上舞蹈,人生從此轉向。

笑高信疆愛爭 有記者劣根性

瘂弦縱橫副刊廿一年,最懷念和高信疆「諜對諜」的副刊黃金年代。他笑稱高信疆「具新聞記者的劣根性、喜歡競爭和速度」。每次有留美學人歸國,當天晚宴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若「

聯合報顧問張作錦與詩人瘂弦,兩人同年、經歷相似,皆經歷戰爭流離、當過少年兵,也都寫過詩。一九七七年,任聯合報總編輯的張作錦,找來瘂弦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兩人並肩走過廿一年。

昨天兩人在「如歌的行板」電影首映前舉行座談會,暢談在聯合報「並肩作戰」的歲月。瘂弦爆料,張作錦曾以筆名「金刀」在「創世紀」創刊號發表詩作,可惜最後「不當徐志摩,選擇當張季鸞(知名報人)」。張作錦則戲稱,兩人一起走過「兩千五百公里長征」,「我沒當詩人,瘂弦是殺手」。

張作錦回憶,一九七五年他當上聯合報總編輯,副刊主編平鑫濤卻為了專心辦皇冠出版社辭職。他上任沒幾天,便在詩人楊牧的陪伴下,找上時任幼獅文藝主編的瘂弦談跳槽,瘂弦卻準備到美國進修。張作錦表示願意等,一年多後,瘂弦遵守君子之約上任。

當時投稿聯合報副刊的作品,小說相當少。編輯馬各建議設立小說獎鼓勵創作小說。瘂弦上任後,把聯合報小說獎從短篇小說擴展為中篇、長篇、極短篇,又增加了報導文學等獎項,引起其他報紙仿效,變成台灣文壇的傳統。

聯合報靠文學獎挖掘了許多文學尖兵。瘂弦表示,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重視文人,長期提供文學基金讓作家專心寫作、不必為五斗米折腰。中生代作家如朱天文、朱天心都收過這筆基金,「沒寫出來,錢也照發」。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上一篇(藝術家許桂綾) 回目錄 下一篇(台北偶戲館)
回藝術家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