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心


藝術精華 (1) 藝術影音 (6)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1/05   編輯部 報導

▲ 一九六五年生,福建泉州人,四歲開始接觸南管,由父親與伯父啟蒙教導。

▲ 業餘製作琵琶的父親,為她製作了生平專屬的第一把琵琶,取名「初東昇」。

▲ 一九八四年以術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福建藝術學校的南管專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旋即被網羅進入福建泉州南音樂團。

▲ 一九九○年與漢唐樂府行政總監陳守俊結婚,一九九二年遷居台灣,隨身帶著父親手製的琵琶「歸心」。

▲ 來台後,出任漢唐樂府音樂總監,一九九五年演出漢唐樂府作品《艷歌行》,驚艷台灣藝文界。之後陸續演出《儷人行》、《梨園幽夢》等作品。

▲ 二○○二年,離開漢唐樂府,成立「心心南管樂坊」。灌錄吟唱唐詩的南管作品《靜夜思》,獲得今年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讓林懷民著迷的南管園丁  王心心

 

                          遠見雜誌2005年10月號 第232期 作者:王怡棻 │ 攝影:李芸霈

0 懷抱對南管音樂的使命感,南管名伶王心心藉由唐詩入曲、跨界合作,為古老藝術注入新生命。「王心心代表的不只是她這個人,而是整個南管藝術,」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一身滾上黑邊的正紅復古寬衫,王心心橫抱琵琶,輕啟朱唇,緩緩唱出白居易的「琵琶行」,婉轉清揚的聲音深情迴盪,現代舞台彷彿剎那間幻化成唐朝的畫舫遊船。

「看到心心演唱,我第一次瞭解《琵琶行》,」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她一上台全場就充滿期待,一開口我們就不知道在哪裡了。」

1995年獲新聞局金鼎獎最佳演唱獎,2004年以專輯《靜夜思》獲金曲獎最佳民族音樂獎,曾任漢堂樂府音樂總監的南管名家王心心,以《豔歌行》《儷人行》等演出風靡海內外,被世界媒體譽為最具東方古典美的演唱家。

扎實學習奠基礎

南管音樂雖屬小眾,王心心的舞台風采卻讓不聽南管的人,愛上南管,包括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嚴長壽、明星崔苔菁、美學大師葉錦添、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等都是不折不扣的「心心迷」。「王心心有種與生俱來的明星魅力,不論是外表、聲音、樂器技巧,或演戲的深刻自然都讓人驚豔,」台北越界舞團創團團長羅曼菲說。

1965年生於福建泉州的王心心,從小就浸潤於南管的世界。熱愛梨園戲曲的父親,一眼就看出小女兒的天分,自王心心四歲,就開始一句句教導她南管唱詞,出門與同好交流時,也會三不五時帶她露臉獻藝,「南管就是我的搖籃曲,每天晚上家裡都在唱南管,我根本不知道世上還有其他音樂,」王心心笑著坦承。

自小展露音樂才華,A型的王心心卻長久缺乏自信,學科成績不佳,使她加倍專注於術科的精進。同學嬉鬧玩樂時,內向的王心心選擇把時間放在背譜練唱上;寒暑假同學們大多返鄉探親,王心心卻自願留校,請老師做進一步的指導。「我是勤能補拙型的學生,無法聰明地學習,但我會一直琢磨、一直練習,」她說。

專心致志使王心心很快嶄露頭角,畢業隨即被泉州市南音樂團網羅,並接連獲得「全國曲藝新曲目」三等獎、福建南音廣播大選賽等大獎,錄製專輯數居南管第二代樂師之冠,一年兩萬多張的銷售量,在傳統音樂類中十分亮眼。

來台耕耘南管樂

然而生平頭一次的出國演出,卻讓熱愛南管的她,對未來起了質疑。當時泉州市政府在下轄的永春、德化、晉江等八個縣市甄選十一位精英,組成參訪團赴菲律賓交流。由於大陸出國管制嚴格,雀屏中選的王心心,對這次難得的演出充滿幻想與期待;到達當地卻發現演出者與觀眾間隔著一層厚玻璃,玻璃外的觀眾打麻將的打麻將、划拳的划拳,完全不尊重玻璃內對麥克風用心彈唱的樂師。眼見南管淪為連麻將都不如的地位,王心心灰心到極點,「回來我就和同學說,三十歲我就要功退了。」

命運的轉折,總是充滿意外。二十六歲那年她與漢唐樂府行政總監陳守俊成婚,兩年後定居台灣,接任漢唐樂府音樂總監。扎實的南管專業與神似明星吳倩蓮的娟秀面容,讓王心心甫加入即備受矚目。

隨著漢唐樂府巡迴世界,王心心輕掃琵琶,低吟淺唱的動人演出,超越語言隔閡,博得各國媒體的高度好評;受邀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豔歌行》,與法國小艇歌劇院合作演出《梨園幽夢》,更使王心心聲譽鵲起,南管之路愈走愈開闊。

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由於理念差異,加上夫婿陳守俊驟逝,王心心選擇離開漢唐樂府,在一群學生的支持下,於2002年創辦心心南管樂坊,全心投入南管教學推廣工作。除了每年兩三場的中型公演,王心心還在社區大學、紫藤廬、中山堂堡壘廳等地開課,進行一步一腳印的文化扎根工作。

從工作單純的演出者,到張羅大小事的團長,王心心坦言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以前覺得演出是最累的,當了團長才知道要考慮燈光、服裝、曲子的安排、是否分配平均,這裡面有太多東西,」她歎口氣表示,過去在大陸,南管是生活的一部分,主人邀請樂師至家中演出,曲目也很隨意,台灣的表演藝術卻已是企業化經營,需要寫企劃案、申請場地等,事務相當繁瑣。

縱然如此,王心心削瘦單薄的肩膀,卻堅定撐起了樂坊的運作,也在持續的教學中,發掘了南管大眾化的契機。

例如今年4月,在中山堂演出的《南管布袋戲——陳三五娘》就是出身布袋戲劇團的學生,上完王心心的課之後,決定與心心南管樂坊合作的製作。演出結束後,不但多位觀眾來電詢問下次演出時間,還有人想購買錄影帶、DVD珍藏。

儘管仍屬小型,創團三年的心心南管樂坊,已逐漸打開名號,王心心與實驗國樂團(NCO)及台北越界舞團的跨界合作,更獲致諸多正面迴響。「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離開漢唐樂府的王心心,用更開闊的多元養分,辛勤澆灌南管園地,靜待抽芽的音樂種子,值得拭目以待。

 


上一篇(江之翠劇場) 回目錄 下一篇(安娜琪舞團)
回藝術家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