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2/03 編輯部 報導


.jpg)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北燈節(Taipei Lantern Festival)是由臺北市政府主辦,每年於元宵節期間舉行之大型燈會活動。
歷史
臺北燈節始於1997年[1],首屆主燈於仁愛路圓環,而2001年起因臺北燈會更名為臺灣燈會並移師其他縣市輪流舉辦,故臺北燈節也將場地移至中正紀念堂並擴大舉辦,而自2005年起地點則不固定於中正紀念堂原址,有時則改至國父紀念館舉辦。
燈節活動
主燈:通常以各年生肖為主題,興建10公尺以上之巨型主燈。在燈節期間晚上每隔30分鐘配合音樂亮燈、旋轉、歷時約3分鐘後結束。
主題燈座:由民間人士或公司行號,廟宇所提供、製作之大型花燈。
學生燈區:由全國各級學校及社會團體製作之中、小型花燈。
國際燈區:由世界各地的國家提供之大型花燈(如:香港、馬尼拉、關島、馬來西亞、澳門等)(2009年無國際燈區)。
燈謎擂台:由台灣省城隍廟贊助,於活動晚間進行猜燈謎的活動,並提供豐富的獎品給猜中燈謎者。
民藝街:販賣各種童玩(如:捏麵人、畫糖人等)、原住民商品、各式小吃、藝品的街道。民藝街設於中正紀念堂周圍的杭州南路。(2005年之民藝街設於國父紀念館,2008、2009、2010年無民藝街活動)
燈海隧道:於路肩佈置各種彩色燈飾所組合成的燈海隧道,於晚間開燈,設於仁愛路。
小提燈:每年配合生肖並製作10萬盞的紙雕小提燈,往年通常於臺北燈節開幕的前一天至開幕第二天,每天下午2點開始免費發放給民眾,發完為止。但在2012年則改為在全臺北市12個行政區固定地點發放,時間為下午1點開始免費發放給民眾,發完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