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文化特展


創意文化 (1)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2/05   編輯部 報導

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

鼻煙源自南美洲印第安部落,是將上等煙葉磨成細粉,加入花卉等香料,經發酵後密封陳化而成。不同於卷煙需點火燃燒,鼻煙是將粉末直接吸入鼻中,略帶刺激具嗆鼻與特殊香氣,有通嚏之功效。
十六世紀,具有療效之珍貴鼻煙傳入歐洲,即為皇室、貴族、教會等統治階層接受;至十七世紀,除藥用功能外,吸聞鼻煙成為高尚的社交活動,法王路易十四時,形成一股時尚風潮,席捲整個歐洲。在此風潮下,用來儲存鼻煙的鼻煙盒,如同珠寶首飾,成為表徵身分地位及財富的奢侈裝飾,結合各種珍貴材質、技藝,具體呈現精緻奢華的歐洲時尚。
十七世紀後半葉,西方鼻煙潮流進入中國,「通嚏輕揚」的鼻煙及裝飾華麗的鼻煙盒作為外交禮品,藉由歐洲傳教士、使節及商賈進入清宮,受到清代皇帝喜愛。吸聞鼻煙成為新潮流。因氣候、習慣等因素,歐洲鼻煙盒在中國並不適用,僅成為收藏的珍玩。在康熙時,內府開始製作小口、廣腹附蓋匙之鼻煙壺,易攜帶且氣味不洩,成為清廷盛裝鼻煙的新容器。縱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將西方畫琺瑯、玻璃製造技術及各類紋飾巧妙融合,創製獨具特色的鼻煙壺。
乾隆朝之後,製作小巧精緻的鼻煙壺已蔚為風潮,將各類工藝展現於方寸之間,於材質、造型及技法皆極盡巧思。同時,鼻煙及鼻煙壺也成為清代社交活動不可少之物,無論家中陳設、或作為賞賜,或裝飾佩帶,乃至如煙漏、煙碟等小器具,皆成為彰顯身分地位及品味的象徵。此外,融合中西的中國鼻煙盒,及專為迎合中國皇室品味而作的鼻煙壺,則在器物材質製作上各自回應了鼻煙潮流。
展覽分成「西潮--歐洲鼻煙盒」、「新潮--清廷創製鼻煙壺」、「風潮--競相爭艷」、「迴瀾--品味交流」等四單元,展出院藏各類鼻煙盒、鼻煙壺及相關器具,呈現清代在歐洲鼻煙潮流下,所發展出特有的鼻煙壺文化,同時欣賞集中西工藝大成的鼻煙容器之美。


上一篇(祝允明書法特展) 回目錄 下一篇(院藏古輿圖特展)
回藝術家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