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西門諾維克


藝術精華 (1)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1/05   編輯部 報導

高古軒香港畫廊總經理尼克•西門諾維克專訪

作者: 歐美琳, Madeleine O'Dea

 

日期: 2010年12月29日

 

拉裡·高古軒(Larry Gagosian)香港畫廊的掌門人選將迎來他3年“基層”工作的高潮。2007年,作為紐約古根漢姆博物館機構發展總監的尼克·西門諾維克(Nick Simunovic)開始確信自己“親歷了藝術收藏在中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之選的過程”。他決定另覓高枝,這位36歲的加拿大人被高古軒任命,執掌其旗下首個亞洲分支畫廊。一家代理西方頂級當代藝術家和財富的全球超級畫廊登陸香港,無疑會加強香港作為亞洲的藝術購買中心的地位。在畫廊即將在歷史悠久的“畢打行(Pedder Building)”開業之際,歐美琳(Madeleine O’Dea)與尼克·西門諾維克進行了對談。

 

歐美琳:在世界的這片區域,尤其是中國大陸,是否真的存在西方藝術(現代或當代)的市場?

 

尼克·西門諾維克:進軍香港的計畫並非僅以中國為目標。香港被視為整個亞洲的一個平臺。在韓國、臺灣和日本已有驚人的藏家基礎,近期這些地方對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的需求或許是最強的。當然我們在中國大陸也確實看到了對這些領域的興趣。

 

畫廊是否曾考慮過在北京而不是香港建立分支?

 

北京或上海這樣的地方,其文化生產的水準和深度都是驚人的。香港則有些矛盾:市場在這裡,藝術家們卻在別處。北京具有有機的系統,批評家、出版、博物館、美術學院和工作室都在那裡。然而同時在中國大陸做生意有嚴重的運作問題。稅務問題是出了名的。外資畫廊在那裡很難經營。

 

高古軒進軍亞洲是為那些尚未習慣接觸西方頂級藝術家的一級市場的藏家們服務。為此我們需要開在一個中心樞紐地區,而香港在這方面比北京更能勝任,是人們買賣藝術品的地方。

 

在韓國和臺灣確實有一些非常成熟的藏家。而從中國最近的經驗來看,這方面的興趣還不是太深,還停留在一種炫示的層面。

 

我感覺對很多人而言這只是漫漫旅途的開始。藏家們如此迅速地趕了上來,這令我印象深刻。在巴塞爾藝博會可以看到來自北京和上海的人們。對於畫廊有責任教育藏家一事,有很多可以探討之處,而藏家們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通過遊歷、看展覽和參觀雙年展。我認為在畫廊與拍賣行為提高此地展覽品質作出的努力之間,藏家們也都準備好自己來做許多“重活兒”,你會發現東西方藏家之間的差距將開始迅速縮小。

 

你對亞洲現當代藝術市場的前景怎麼看?

 

西方很多畫廊都喜歡將亞洲視作能解決任何在其自身國家遇到的難題的萬靈丹,但並非如此。認為所有的中國藏家最終都會收藏西方藝術品實屬謠傳。很小一部分人最終會這樣做,但我估計大得多的比例將堅持他們最喜愛、最瞭解的:中國古玩和中國書畫。

 

儘管只有一小部分藏家投身西方現當代藝術收藏,我們顯然非常高興與他們打交道,但我們並不單指望中國使我們進軍亞洲的計畫取得好的結果。我們想與中國藏家打交道,正如我們想與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日本的藏家打交道。以取得大範圍內的成果。

 

香港高古軒畫廊將於2011年1月18日開業,首展將為達明·赫斯特“遺忘的諾言(Forgotten Promises)”,將持續至2011年3月19日。

 

此文原刊於《藝術+拍賣(Art+Auction)》2010年12月號

 

(申舶良/譯)


上一篇(高名潞) 回目錄 下一篇(高古軒畫廊)
回藝術家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