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燦興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8/27   編輯部 報導

梅丁衍、姚瑞中、陳浚豪、周育正、高燦興等五位台灣藝術家將參加第十六屆威尼斯「開放:國際雕塑暨裝置藝術戶外展」(簡稱開放戶外展)。

 

鋼鐵雕塑成就非凡 文/杜文靖

 

高燦興先生   從一九九六年秋天,離開任教了三年的國泰國小,進入國立藝專美術科學習雕塑, 迄今已過了三十個年頭。這段時光雖然轉眼即逝,高燦興卻從一名雕塑組的學生,轉變 為道地的專業雕塑工作者。

 

   若把三十幾年分成前後兩段,前半段是雕塑的基礎學習,雕塑只占高燦興生活中的 一部分。後半段則為創作期,雕塑逐漸變成他生活中的全部。現在的高燦興每天清晨起 床就與雕塑為伍,夜深時也與它做伴。高燦興說,做為一名專業雕塑工作者,這只是一 種使命與責任。

三十八年前,高燦興還在台北師範求學,到陽明山國小實習、試教一個月。有一次 課後,我與該校林瑋鎮老師(國畫家)一同散步,在福音站附近,遠眺山腰間矗立著一 幢頗為別緻的房屋。林老師說:「那是雕塑家黃靈芝先生的住家」。當時我還分不清楚 「雕塑與雕刻」的異同,只對雕塑感到好奇,更對雕塑家敬畏與崇拜。

 

   等到他正式踏入藝專學習雕塑,在李梅樹先生的領導下,展開了正規的雕塑藝教育 ,除了延續傳統的雕刻知識及技藝而外,也兼容吸收西方雕塑美學的觀念,在陳敬輝、 洪瑞麟、廖德政、凌嵩郎、林瑞蕉、林書堯等諸位師長身教及言教的感召下,終於對雕 塑有了初步而完整的認識。

 

高燦興作品「身心的變異形式」   服完兵役在台北雙園國中教美術。很幸運的遇到音樂社會學家李哲洋先生,他是音 樂教師,與高燦興同處一個辦公室。李老師經常敘述些自己苦讀的經驗來鼓勵高燦興, 兩人談論音樂、戲劇、哲學、美術。李哲洋獻身音樂的精神,對高燦興產生了極大的響 。高燦興也開始去認識各方面的書籍,並且加強外文學習,一邊教學,一邊從事業餘的 雕塑研究。轉眼間過了十年。

 

   民國六十九年秋天,高燦興轉到泰北高中去任教雕塑,一年後離去,專心從事雕塑 研究與創作,每周只利用一天在住家附近的東海高中兼教雕塑。是越專心於雕塑,高燦 興越是覺得時間不夠分配,最後祇好完全放棄教職,全心投入創作。

 

高燦興在工作室進行浮雕的焊接   高燦興近年來潛心研究鋼鐵雕塑,因於他們家族三代都從事機械與鋼鐵方面的製作 ,幾年前因家中排行老三的弟弟和父親的相繼去逝,鋼鐵廠中的機器與工具全部被高燦 興轉用於雕塑,而全心專注於鋼鐵現代結構的塑造,加以蘇峰男、賴武雄、任兆明、郭 清治、許和義、周義雄等諸位好友的鼓舞,高燦興的鋼鐵雕塑,無論在內容或造型的嚴 格上,都有明顯的進步,而能在國內外展覽場上與人爭勝,建樹了頗高的聲譽,獲得國 內外藝評界的讚許,他的鋼鐵雕塑確然有著非凡成就。


上一篇(周育正) 回目錄 下一篇(小野洋子)
回藝術家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