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魔術師」展覽 創造了一種折衷主義式的多元藝術觀和運動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4/07/27   編輯部 報導

「大地魔術師」為何能這麼多年來仍舊不斷引起討論?

創造了一種折衷主義式的多元藝術觀和運動

展覽尤其引起許多誤解!有許多從不同學科角度切入的詮釋,例如用展覽當時尚未出現的後殖民理論來詮釋和分析展覽。我總是一再澄清和強調:我主要做的是一項「藝術」展。這是一項有許多藝術作品的展覽,但許多人總想用政治、後殖民或各種馬克思社會學理論來詮釋「大地魔術師」,可想而知,它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原因正在於「大地魔術師」談的是藝術!我認為這項展覽的不可簡約性,以及永遠無法歸入這些詮釋系統,使得它直到今天仍舊不斷提出問題;而這也是令人滿意之處,因為展覽就是要能夠挑起問題!

 

過去20年來,藝術圈的確愈來愈全球化,至少藝術視野變得多元多樣,不再只是侷限在西方世界。然而除了視野的開放,「大地魔術師」是否真正顛覆了藝術圈的秩序?非西方的藝術家或美學、語言、思想,是否反過來對西方藝術產生任何實際影響?

 

很少。我看到的唯一好處是,非西方藝術家拓寬了藝術的光譜,創造了一種折衷主義式的多元藝術觀和運動,而不再只有一種前衛藝術運動在主導。儘管如此,當今全球當代藝術的審美典範仍舊以西方為主。另一個好處或許是,西方策展人會直接到不同國家、地區去找藝術家,再也不允許自己或透過其他西方藝術家,去詮釋非西方地區的藝術創作。但再次強調的是,這一切仍維持在當代藝術圈的格式化之內,人們拒絕去看其他範疇或領域的東西。我們確實看到了許多亞洲藝術家和一些非洲藝術家的崛起,大洋洲藝術家則不多見,但參加國際展覽的非西方藝術家,絕大多數都是在國際當代藝術網絡運作、被西方體制格式化了的藝術家,因為他們接受了西方這種靠吸納收編(cooptation)運作,建立在西方法則和格式化的體制內遊戲規則。《典藏今藝術》20146月號


上一篇(「大地魔術師」展覽 最大) 回目錄 下一篇(「大地魔術師」可以對今天)
回藝術家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