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情畫意」-陰陽美學的繪畫創作研究

分類:學術




「獅情畫意」-陰陽美學的繪畫創作研究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楊淑嬌

獅子不分東、西方都被視為吉祥物,本文以石獅來貫穿全文,包括思想與創作。在西方牠有萬獸之王的尊貴,在東方則有驅邪、避凶、迎福、納喜的意涵,隨處可見與石獅相關的民俗文物,反映了老祖先對於生活的想望,石獅作為文化的載體透過進貢、佛教的傳播,經歷長期的演變,使獅文化在民間發揚光大,而台灣承襲漢文化,在時代的交替與融合後,成為具本土特色的台灣獅文化。
全文除了<緒論>、<結論>之外,另分三個主要段落論述:

第二章、 獅文化的歷史演變:從文獻考證瞭解獅文化演進的過程及途徑,及台灣獅文化歷史的傳承,講述台灣人信仰獅文化的心理背景。

 

第三章、 石獅的造型與文化意涵:分為南、北方石獅、臺灣本土石獅的風格特色,從建築空間、民間信仰的厭勝、辟邪等方面討論獅文化的涵義。
第四章、 石獅文化的陰陽美學與創作解析:將陰陽思想作為創作的元素,從中國的陰陽美學切入創作的核心,陰陽相生、陰陽和諧、陰陽變化、陰陽虛實的相對運用,走入生活帶入創作,體認獅文化圖像表徵下的歷史、文化、審美價值觀,成為創作思想的元素,並解析作品的創作理念、表現形式,並附創作思考過程中之草圖和資料等。

創作上又分具像與非具像,從寫實畫面具體的構成探討作品,觀照生活中可見與不可見之處,成為創作上的主體,第二部份為非具象的時空情境,將家居的景象轉化成創作的泉源,透過具象的形體表達抽象的意念,畫面裡的真實,在日常接觸的事物中不斷的思考與反省,以現實生活為藍本,捕捉內在的流動,形成若即若離的虛擬世界。

 

 


「獅情畫意」-陰陽美學的繪畫創作研究


主持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楊淑嬌

Copyright © 中華藝術網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