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展矇騙過多少書畫家? 崇洋媚外走投無路了

分類:國際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9/06/24   編輯部 報導

盧浮宮展矇騙過多少書畫家? 崇洋媚外走投無路了
 文藝復興 藝術戰爭 
 (導讀:一些國際藝術掮客忽悠國內書畫家到盧浮宮展覽,其實是盧浮宮一個地下配套商場中的小展廳,以商店和餐館為主,誰有錢就可以租下來,幹啥都行 。除了名字的前綴,和盧浮宮博物館一毛錢關係沒有。)

盧浮宮展矇騙過多少書畫家? 崇洋媚外走投無路了

前不久,來自中國一些藝術家的作品被組織在盧浮宮的卡魯塞爾廳展覽,一位來自重慶的畫家對我哭訴其上當受騙—“自己的經理人繳納了百萬人民幣的費用,卻 沒有起到一點宣傳效果”。

原來,這位畫家在當地小有名氣,有企業家願意投資包裝他。 正好這次展覽的組織者的代理人找到他們,向其出示宣傳冊,證明“已經舉辦數次,有法國政要和中國駐法大使館官員出席,展覽將在法國藝術界引起強烈反響”。

企業家一聽盧浮宮三個字,並沒有弄清後邊的展廳是在什麼地方,認為能在世界最高級的博物館之一進行展覽,和前輩大師比肩,是揚名的時機,就找到數位合夥 人商量包裝推出這個畫家,並與代理人先行簽訂了展覽合同,繳納了百萬人民幣的展覽費用。

後來合夥人經認真的研究和了解後,發現這個展覽可能達不到目的,所以不願意投資。 這位企業家遂決定放棄,就在要求退還費用時,代理人拿出合同,說不但分文不能退,還須繳納違約金。 企業家無奈,只好找畫家商量,希望畫家拿出一部分作品頂這個費用。 畫家不願意,就說不去這個展覽了。 代理人說不去同樣要交罰金,不然你租了位置沒有人,影響展覽。

 

 企業家無奈,只好央求畫家幫個忙來參加展覽,畫也不要了。 畫家只好“幫忙”來了。 來後發現,比想像得還要壞,只有認宰的份。

 

 拿巴黎盧浮宮忽悠藝術家,藝術家自欺欺人忽悠國內的看客,這本就是周瑜打黃蓋的事。 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大家上網查一查就知道,盧浮宮的卡魯塞爾廳是盧浮宮管理委員會為解決盧浮宮博物館經費不足而特別開闢的一塊商業中心,以商場和餐館為主 ,希望藉助盧浮宮人流的優勢,發展商業,多掙些錢貼補盧浮宮博物館的日常維護費用。

 這個廳是留了一塊地方,作為展覽場所。 但這就是個商場,誰有錢就可以租下來,只要不違法,幹啥都行。 除了名字的前綴,和盧浮宮博物館一毛錢關係沒有。 在這裡展覽,和你在街頭咖啡館或者某個空地搞展覽一樣,沒有什麼區別,也無法顯示你作品的高低。 而且很少有人會過來看展覽。

事實上,盧浮宮博物館只為一位華裔畫家嚴培明舉辦過畫展,叫“蒙娜麗莎的葬禮”,也是被稱為第一位活著的畫家在這里辦展覽的人。 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如果你的作品水平這麼高,你還用得著交錢做展覽麼? 正如盧浮宮博物館曾多次聲明,“我們只收藏古典畫家的繪畫”。

 

 不管怎樣,巴黎盧浮宮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家解不開的情結。 未成名的人希望藉盧浮宮的招牌炒作自己,已經成名的人也想藉這個牌子提高身價。 事實上,即使你花錢在盧浮宮做了展覽,又能說明什麼呢? 旅法藝術家趙無極、朱德群都沒有在盧浮宮開過展覽,作品還不是照樣征服了世界。

 

 中國藝術家總喜歡拿場所說事,可是好端端的場所就被這些所謂的中國藝術家給砸了。 維也納的金色大廳、盧浮宮的卡魯塞爾廳都是例子。 這些年中國發達了,有些人也想拿外國的地方說個事,覺得就有了國際影響。 當然現在這些國家的日子也過得艱難,樂意拿些地方出來換些錢,但藝術家忘了這就是個地方,還真抬高不了身份。 真正靠實力才能進去的場所,人家的眼睛亮著呢!

作者:黃冠傑《歐洲時報》採訪部主任

 來源:《中國周刊》

不法商人利用盧浮宮來忽悠書畫家

 

  近幾年,法國盧浮宮在藝術家眼裡成了鍍金池。 據說,只要是在盧浮宮舉辦畫展的藝術家一出盧浮宮的門便在拍賣行創下了很好的業績,從此地出來的藝術家大多成了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藝術大師。

 

  只要是在法國盧浮宮參加展覽的書畫家就是最好的,不管他們的作品是否真的在盧浮宮展覽,從盧浮宮鍍金回來,稱其為大師絕非徒有虛名。 就是把自己的一幅畫掛在盧浮宮某個地下場所,和法國人合個影,回至國內也是最牛的大師。

 

  盧浮宮(卡魯塞爾廳)儼然已成為除維也納“金色大廳”之外的另一“世界藝術聖殿”的代名詞,彷彿書畫家只要出現在這裡,就意味著自己的藝術造詣獲得了 國際認可。

 

 

  (書畫家在卡魯塞爾地下購物中心展廳的展覽,美其名曰“走進盧浮宮”)

 

  書畫家樂此不彼地到盧浮宮鍍金,而盧浮宮官方管理委員會聲稱從來沒有收藏過任何國內書畫家的大作。 至於收藏,也許只不過是書畫家將自己的眾多代表作中的其中一幅送給了盧浮宮的某位工作人員。 回到國內,自然大肆宣傳自己的作品被盧浮宮收藏。

 

  藝術大師從國外飛回來的,他們身上的光環,不是陽光,而是洋光,也許,我們遠遊重洋尋訪某些大師曾經發蹟的展覽“故址”,發現國外的某所豪華公廁居然會成為那些 藝術家們矇騙國人眼球的展覽聖地​​​​。

 

  從眾多媒體的報導和社會關注的話題中讀者發現,書畫家把自己“受騙”的原因一直歸罪於盧浮宮的盛名,還有,是自己沒有看清策展人的嘴臉。 國內某位曾經認為自己上了策展人當的畫家面對媒體記者的採訪大倒苦水,認為自己是被盧浮宮所騙。

 

這真是書畫家憤怒的最主要的原因嗎? 單憑在盧浮宮鍍鍍金就能把藝術推向世界嗎? 沒有人敢肯定地回答這個問題。

 

  由於多種原因,一些在國內不知名的書畫家,自己花了巨資,卻沒有從盧浮宮獲得想像中的名利,他們將心中所有的怨氣遷怒於盧浮宮,加上盧浮宮官方的 不斷澄清,一個名為卡魯塞爾廳的商業場所漸漸浮出水面。

 

  據國外媒體《歐洲時報》報導,中國藝術家經常到法國巴黎舉辦書畫展的場地盧浮宮並非真的盧浮宮,而是盧浮宮管理方為了籌措更多的維護資金,專門開闢出一個 名為卡魯塞爾廳的場所用於商業開發,自然,你只要出錢,不與法國憲法相悖的情況下,可以隨便進入卡魯塞爾廳舉辦任何形式的畫展。

盧浮宮館長也多次面對中國媒體證實了這種說法:除了邀請華裔畫家嚴培明在德農廳做了一次名為”蒙娜麗莎的葬禮“的小型展覽外,盧浮宮官方沒有邀請 任何中國藝術家在盧浮宮舉辦畫展,其他中國書畫家的個展,多是在卡魯塞爾廳舉辦。

 

2009年,法籍華人嚴培明畫展共展出五幅作品,由人物和風景畫兩方面組成,其中主題作品是嚴培明的巨幅油畫《蒙娜麗莎的葬禮》。

 

  當然,2014年,所謂中國著名畫家曾梵志在盧浮宮的展覽,也不過是他的一幅作品《從1830年至今No.4》與盧浮宮館藏珍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女神 領導人民》同掛在德農廳做了一次對話式的交流。


  (書畫家在卡魯塞爾地下購物中心展廳的展覽,美其名曰“走進盧浮宮”)


據某位經常組織中國書畫家到法國辦展的資深策展人透露:盧浮宮卡魯塞爾購物中心坐落在地下,這裡有非常寬大的餐飲區,有各種品牌快餐店,當然也有提供展覽 的展廳。 如果中國書畫家要組團在卡魯塞爾廳辦展,首先要通過中介機構直接向法國VIPARIS展覽集團包下展廳。  VIPARIS是巴黎大型展覽集團,由市政府授權經營巴黎多​​​​處活動場所,其中最重要是盧浮宮卡魯塞爾大廳、凡爾賽門會展中心和巴黎議會大廳等。 盧浮宮卡魯塞爾大廳每年承接大量的大型活動(時尚、慶典、重要會議等)和各種藝術展覽,包括一年一度的由法國總統做名譽主席的國際美術沙龍。  VIPARIS對卡魯塞爾大廳具有經營權,而盧浮宮管理委員會則對展覽的學術性和藝術性進行審核。 過去中國藝術家參展的方式往往是某家公司租用一個展廳,然後宣傳、招展。 參展藝術家多達幾十名,水平參差不齊,而且藝術家只要付費或向組織方贈作品便均可參加,形成了油畫、國畫、書法齊上陣。


  (書畫家在卡魯塞爾地下購物中心展廳的展覽,美其名曰“走進盧浮宮”)

 

  盧浮宮官方聲明,按照商業模式運作的卡魯塞爾廳只是一個集餐飲的多功能購物消費場所,並非真的藝術殿堂。 只要交付場租,無論繪畫素養高低,任何人都可享有在卡魯塞爾廳的權利。

 

  由此看來,盧浮宮和卡魯塞爾廳,不過是一種經濟上的姻親關係,的確,出於創收目的,卡魯塞爾廳從最初的商業目的到後來的商業化運作展覽, 它 打著盧浮宮的旗號伴隨著書畫家急於在國外鍍金的“特需”,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成了書畫家暗中嚮往的展覽聖地​​​​。 尤其是世界三大博物館的標誌性建築——盧浮宮。 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即使明知卡魯塞爾廳是冠盧浮宮之名的“代標”產物,他們也不惜重金趨之若騖。

 

 

  (書畫家在卡魯塞爾地下購物中心展廳的展覽,美其名曰“走進盧浮宮”)

 

  明知是“陷阱”,卻仍然有很多前仆後繼的其他“難兄難弟”書畫家們,我們發現,“速效救心丸”根本無法根治一些人盲目媚外的“紅眼病”,國內書畫家的“紅眼病”太重, 它得的不是小感冒,還有“夜盲症”。

 

  當然,其中不乏有真才實學的藝術家,進入卡魯塞爾廳的肯定有真正的藝術家,但以盧浮宮之名隱去卡魯塞爾廳之名在此地舞文弄墨的卻未必都是藝術家。 如果只是為了鍍金去國外打著盧浮宮的旗號自欺欺人,這種花錢買虛榮的做法,對真正的藝術而言,是玷污和褻瀆。

 

  盧浮宮的神秘和參加展覽信息不對稱的潛規則“成就”了藝術“大師”之名。 因為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媚洋思想,一些進口的垃圾也成了進口“名牌”產品,自然,因為不了解內情,只要是從國外鍍金回來的藝術家,都成了某些人頂禮膜拜的“洋 神”。

 


  (書畫家在卡魯塞爾地下購物中心展廳的展覽,美其名曰“走進盧浮宮”)

 

  分析藝術家的自我“貶值”和不自信的一面,鍍金只是為了讓自己的作品在拍賣市場升值吸金做準備。 盧浮宮三字能把一個藝術家知識的匱乏、作品的醜陋、思想愚笨完全掩蓋起來。 如同花巨資通過飛船把自己的書畫作品送上天后成精“升天”的成名捷徑一樣,有了盧浮宮三字之名,彷彿自己的作品坐著火箭便升入了天堂。

 

  把具有獨民族特色的中國精品文化推向世界,是為了贏得文化尊重,而不是為了贏得一時的盛名。 盲目去國外與知名博物館有姻親關係的場所鍍金,是對藝術的欺騙和褻瀆。

 

  800多年來,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之一的盧浮宮,一直是世界藝術家嚮往的展覽聖地​​​​,但出於保護盧浮宮自身的文物古蹟的完整性,所以至今盧浮宮官方從來沒有向 任何中國藝術家正式發出過展覽邀請,更沒有為任何中國藝術家舉辦過規模性書畫展覽。

                                                          
作者:張弓

  文章來源:《新浪博客》

“藝術戰爭”:致力中國文藝復興,挖掘傳統藝術深層智慧。 揭露歐美藝術意識形態的隱藏滲透。 創新中國藝術,走向世界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