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讓東方思想全球化

分類:產業




金耀基:《少年PI》讓東方思想全球化 2013-05-26 01:29

中國時報

【唐筱恬/台北報導】

 台灣文化該如何省思?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指出,從科學園區多發展代工產業可發現,台灣過去講究快速、低成本生產模式,長期照抄西方文化,未來應思索如何創造自己的文化。中研院院士金耀基則點名,導演李安、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等,都是文化創新的好例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昨天舉辦「實在年代」文化議題講座,邀請王汎森與金耀基兩位大師對談。

 余紀忠基金會講座 大師對談

 金耀基提出中國文明轉型有三個主旋律,一是傳統農業走向工業文明;二是國父孫中山革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三是大學思想主軸從經學走向科學。金耀基憂心,現代人過度強調科學文明,拋棄四書五經等儒家學問,好像是「只要學好數理、化學就能走遍天下」,使得中華人文思想逐漸流失。

 金耀基還說,現代人的衣食住行不斷被美國、歐洲文化滲透,例如信義區百貨公司裡都是外國字,假設把CHANEL、LV翻譯成中文字,「一點價值都沒有了。」古代中國人拒穿胡服,但現在街上人都穿胡服,也不覺得自己被同化,這就是全球現代化、文化全球化的影響力。

 而中國文化該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凸顯自己的特色?金耀基表示,西方文化無可避免,但中國人可以有很多表現方式,例如李安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多人就認為是東方思想融合全球化;雲門舞集的舞蹈在世界發光發熱,就是先受西方影響,再注入東方靈感;還有作家白先勇推動崑曲現代化等。

 王汎森:科技氾濫 問題不少

 王汎森語重心長說,台灣文化講究「速度」、「低成本」,但原生創造力卻相當不足。很多人說科學園區只是代工,代工雖然有幾百種專利,仍然只是代工。台灣過去照抄西方,現在已經面臨「沒東西抄」的地步,需要自己創造新東西。

 王汎森也強調,台灣文化目前在幾項價值中爭論不休。一是要選擇開發,還是永續經營;二是要實現公平正義,還是追求資本主義。例如按照公平正義應該要徵什麼稅,結果政府一開徵下去,變成一塌糊塗,或是大家根本沒有共識,「最後隨便接受一個」。

 科技帶給人們便利,王汎森反而認為科技氾濫造成不少問題,例如早上睡醒就會有一百封EMAIL,有些是垃圾資訊、有些是雜訊,甚至一天不回覆訊息,就會被別人認為失禮,強調人們不能被科技支配。

 

主持人:金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