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兩年後將居無定所 200位作家義賣獻愛

分類:產業




《文訊》兩年後將居無定所 200位作家義賣獻愛

 

數以萬計的文學史料即將面臨無處可居的命運。

 

作家們捐贈義賣書畫不停湧進,《文訊》總編輯封德屏淚水也無法中止。記者趙靜瑜/專訪

 

求助官方無門,再加上外界誤以為長期有國民黨與財團在支持,《文訊》雜誌與文藝資料中心10年來發展始終飄搖,未有長期居址。目前所在地張榮發基金會已8年無償借給《文訊》使用,未來2年內《文訊》必須自己另覓空間。《文訊》總編輯封德屏排除萬難,7月將舉辦「文訊30年作家珍藏書畫募款展覽暨拍賣會」,希望拍賣款項可以協助《文訊》及「文藝資料中心」有長久使用空間。 

兩年後確定搬遷 

2003年不捨《文訊》一夕間被迫停刊,當時各界捐助籌措了最低門檻兩百萬台幣,成立了「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10年來基金會努力自給自足,可維持營運,但對於長久地址,卻遲遲未有著落。多年來封德屏求助台北市文化局與文化部,毫無進展。「台北市政府又宣布成立台北文學館籌備處,以數位文學、城市交流為重心,表示對於文學實體書籍跟資料不會是重點。」日前張榮發基金會也明確表示兩年後將收回空間,「我不能等到兩年後再來想辦法。」 

邊說邊拭淚,封德屏說很感謝張榮發基金會允諾《文訊》及「文藝資料中心」可以先搬到張榮發基金會地下室,但搬遷及裝修費用以及兩年半後又將面臨典藏空間、重新尋找租賃場地的問題,封德屏非常困擾,「今年初基金會董事會,董事長王榮文建議舉辦義賣來籌措資金,這又難倒我。」封德屏說,拍賣這件事不曾出現在她的腦海,要跟清貧的文學家要東西來賣,她也無法開口;決定要辦,作家們自己口耳相傳,書畫骨董一件件湧入,又讓封德屏感動到淚崩。

 

募得近六百件書畫文物

 

經過2個多月的徵集,共募得近6百件書畫文物,「這些書畫文物不僅雅緻、璞真,更展現了文人以書畫自娛、酬答知己、互贈欣賞的美好年代。」封德屏說,收到這些字畫,畫作,「我自己既感動又心酸。」

 

封德屏說,感動自不待言,但這些作家前輩絕大多數都非寬裕之人,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都不賣畫求溫飽了,居然為了《文訊》延續願意捐贈,「像張拓蕪捐出了三毛的書畫《彩墨芙蓉》,這幅畫是張拓蕪身邊唯一留下有關三毛的紀念品,這一掛,就是30多年。」張拓蕪說,兒子沒有繼承文藝衣缽,與其當成廢物處理,不如捐給《文訊》義賣。九歌出版社創辦人蔡文甫也捐贈了楚戈送給九歌出版社30周年社慶的畫作,彩色水墨繪上雪地梅花,畫字則充滿瀟灑、詩意,洋溢生氣。文人相惜,由此可見。

 

《文訊》擔負起文學史料蒐集、整理、研究及傳播的責任,已經30年,承載了台灣作家作品、雜誌、剪報、照片、手稿、評論及研究資料,「不能任其憑空消失。」封德屏說,這些不是她的資產,是全民的資產,「我們不但要維繫文藝資料中心,更要活化,讓珍貴的文藝資源與社會共享。」

 

「文訊30年作家珍藏書畫募款展覽暨拍賣會」預展將於7月18日到19日在華山文創園區揭幕,20日則將舉辦拍賣,目前確定將有于右任、朱銘、李奇茂、郎靜山、溥心畬、董作賓、豐子愷等書畫作品。封德屏說,粗估希望可以有1400萬,但也充滿忐忑,也希望各界喜愛文藝的企業家們能夠相助一臂之力,讓《文訊》文學的志業可以


主持人: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