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標陶藝人物 寫形神 滌煩心

分類:兩岸




 廖洪標陶藝人物 寫形神 滌煩心

  • 旺報【記者林紜甄/台北報導】

    寥寥數筆、簡單線條,廖洪標以大膽又保守的創作態度,刻畫手中一座座陶藝雕塑人物。不論人體結構、衣服紋路或是釉色變化等各面向處理,廖洪標嘗試在作品中跳脫具象限制,以求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境界。在大陸陶藝界坐享盛名的廖洪標,年近八旬仍神采奕奕,目前在台灣展出他人生40多件精選作品。

     廖洪標1936年出生於廣東石灣陶藝世家,從小即耳濡目染,向父親與堂伯父等前輩學習,奠定日後的陶藝根基。1958年廖洪標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民間雕塑研究班進修學習。廖洪標作品曾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與「中國陶藝藝術大師」的封號。對廖洪標而言,「藝術第一、經濟第二。」他說:「只要生活過得去,養得活家庭,那就夠了。」廖洪標1955年進入廣東石灣陶藝工廠工作直到1997年退休。長達40多年,廖洪標為工廠生產大量陶藝品,空閒則是潛心思考個人的藝術創作。

     廖洪標這次來台展出的作品,包括《釋迦牟尼坐像》,作品刻畫釋迦成佛前的苦行僧樣貌。他說,「洗滌煩心中的慾與貪婪是這件作品的創作精隨。」但如何表現便是一項難題。長達2年時間廖洪標不斷思索如何傳神塑造人物,最後決定以「如水向下流」暗喻洗滌煩心的過程。

     「從雕塑的側面觀看,你會發現釋迦彷彿坐在山川瀑布拍打,接受磨難與修煉。」廖洪標表示,「《釋迦牟尼坐像》採用家傳獨創的灰質釉,製作身上的袈娑。」另外,搭配近乎膚色的陶土細膩表現釋迦的肌肉筋骨,更加貼切釋迦苦行僧的形象。

     廖洪標認為,「陶藝雕塑人物寫實易,但寫意難。」關公的忠義凜然、老子的無為思想與濟公的醉酒神情等等,皆須費盡心思揣摩,方能「給人一種語言的感覺。」《石灣陶魂──廖洪標陶塑藝術展》即日起至8月11日歷史博物館展出。

 

主持人:廖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