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 研究報告:數位貨幣崛起或將「超越」傳統貨幣形式

分類:國際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9/07/18   編輯部 報導

IMF 研究報告:數位貨幣崛起或將「超越」傳統貨幣形式

YTG 區塊客

國際貨幣基金(IMF)7 月 15 日發表金融科技研究報告——《數位貨幣的崛起(The Rise of Digital Money)》。報告指出,隨著數位貨幣與錨定法幣的加密貨幣被廣泛採用,現金和銀行存款最終可能將會被超越。

這份報告主要探討科技公司與主要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展開競爭之際,將會如何施展對策以提高自身能力。研究作者在導言中指出:「數位形式的貨幣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消費者的錢包以及決策者的思維中。目前,現金和銀行存款正面臨來自數位貨幣、以歐元或美元等貨幣計價並與其掛鉤的數位價值儲存形式的競爭。」

作者還發出警告稱,傳統銀行雖然不會被淘汰,但勢必將「面臨激烈的競爭,甚至可能被這些新的價值移轉形式超越」,或許是作為更為便利的支付工具,穩定幣這類數位貨幣形式近期愈來愈受歡迎。

不過,報告兩位作者卻質疑其價值的穩定性。他們在報告中表示,「畢竟,它在經濟上類似於保證以面值贖回的私人投資基金。如果入金 10 歐元,也必須出金 10 歐元。發行方必須能履行這樣的承諾」。

報告指出,銀行應該要能夠抵禦這類新崛起的支付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務或類似的數位貨幣產品,不過決策者警告銀行產業可能會出現一些顛覆情況。儘管如此,銀行仍可能繼續生存,因為提供這類新型支付方式的企業或將轉型成銀行,並且利用他們的資料優勢對目標客戶提供信貸。

這份報告還提到各種類型的新興支付機制,包括「i-money」形式的數位貨幣,即由私人投資基金所發行類似於股權的工具,而它其中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能「提供可變價值贖回成貨幣」的功能。

報告直接指出,像是 Facebook 的加密貨幣 Libra 預期將與一籃子法定貨幣和政府公債掛鉤,因此就屬「i-money」:「Libra 可在任何時候,以它們在基礎資產組合所分得的價值兌換成法定貨幣,而不需要任何價格的保證。Libra 的移轉(準備金的份額)將會構成支付。」

至於監管,央行將透過制定規則的能力以及對商業銀行施加壓力的方式,在形塑電子貨幣的未來發揮「重要角色」。報告指出:「解決方法之一是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允許那些經過篩選的數位貨幣供應業者使用央行的準備金。這樣做雖然會提高風險,但它也有各種優點。尤其是,一些國家的央行可能與數位貨幣業者合作,提供央行數位貨幣(CBDC),也就是數位形式的法幣。」

這份報告還提出另一種公部門與民間部門合作的解決方案,名為「合成型央行數位貨幣」(sCBDC),即央行為數位貨幣發行商提供結算服務,並包含可使用央行的準備金。然而依據規範,「所有其他功能則由民間的數位貨幣發行商負責」。

報告指出,這種合成型央行數位貨幣是種較不耗成本且風險較少的模式,而且也可讓民間領域「保有創新並與消費者互動」,央行同時間則能把「信任與效率」引入這種混和形式的貨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