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進化論】關於臉書幣Libra,你是看好還是看衰?希臘神話中,伊卡魯斯因為飛太高、太接近太陽,從高空墜落而死。Libra似乎也正走上,出師未捷,已遭各路掐死的命運
臉書公布Libra(天秤幣、臉書幣)計劃後,全球的政府都準備在它出生前,就把它捏死。(延伸閱讀:臉書貨幣Libra轟炸17億人口 3分鐘快速看懂)
上星期,Libra的負責人馬庫斯(David Marcus)連兩天(7月16、17日)出席美國的參、眾議院公聽會,接受拷問。結果令國會爺們兒極不滿意。在海外,國際清算銀行、歐洲央行等,也都提出警告。
未來Libra要接受監管機關的刁難,恐怕會比2009年搞垮金融市場的華爾街投行們還要嚴格。(延伸閱讀:臉書野心發幣Libra 全球金融監管機構為何圍剿?)
希臘神話中,伊卡魯斯(Icarus)插上蠟做的翅膀,一飛衝天,但是因為飛得太高、太接近太陽,蠟翅膀被太陽給融化了,從高空墜落而死。
Libra走出的這步棋,實在太完美了,飛得太高了,現在太陽迫不及待把它的翅膀燒掉。
很多人已經從技術面、商業策略角度分析過,這篇文章,從科技演進的歷史觀切入。
因為完美而失敗的IBM
現在全世界在用的網路,最普遍的就是乙太網路(Ethernet)的協定。但是在當初在網路時代草創期,當時的電腦王者IBM也推出自己的令牌環(Token Ring)網路協定。比起乙太網路,令牌環既穩定、速度又快,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完美的網路架構。
但是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這套系統只有IBM研發,而且成本很高,最後很難推廣普及出去。
反觀乙太網路,雖然在當時技術架構沒有那麼好,但是因為開放標準,再加上開發成本相對低,廠商不斷投入。最後連IBM自己都放棄了令牌環,改用乙太網路。
回到Libra,加密貨幣加上跨境支付,這個方向完全是對的。但是從它的白皮書來看,它太追求技術的完美和極致了,太想要一步到位,把跨境支付市場吃光。而且Libra基金會和創始會員控制了遊戲規則,一旦成功,沒有人可以跟玩得過它。
Libra得罪了兩票人
Libra征服世界的完美計劃,得罪了兩種既得利益者。(延伸閱讀:Facebook 推出加密貨幣 Libra,如何影響未來30年金融體系?)
第一是傳統銀行,Libra的支付系統,跨過傳統銀行和SWIFT等一大票金融體系玩家,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傳統銀行加入它的計劃。
第二,它的貨幣性質得罪了央行和政府。貨幣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延伸,Libra威脅到了過去半個世紀的美元霸權。Libra計劃公布後,川普在推特上說Libra既無地位也不可靠,還重申美元才是全球最主要的貨幣,而且它非常強大。可見得臉書這次踩到了他的痛處。
就是因為太過完美,飛得離太陽太近,最後市場上的贏家,可能不會是Libra。
從科技切入金融,需要非常高的政治敏感度。相較起來,Apple處理得就比較好。它先從Apple Pay開始,然後推出自己的信用卡,還是跟銀行合作,傳統金融還是有飯吃。(延伸閱讀:Apple Card到來,金融業是否真的凜冬將至?)
Libra會不會成功,還有一個挑戰在。(延伸閱讀:林之晨解析:臉書幣Libra為何必要?看微信就知道)
現在的加密貨幣,沒有支付場景,所以廣大的使用者還沒有建立起使用習慣。支付最重要的,還是用戶的方便性。跟NFC高科技的感應支付相比,QR Code掃碼顯得非常落伍。但是根據資策會調查,台灣掃碼支付的普及率,遠遠高過NFC。今年開始,VISA自己也都開始推QR Code掃碼平台了。
完美的技術與架構,不是成功的關鍵,最後還是得回到用戶是否買單。Libra在受到這層考驗前,還得破除伊卡魯斯的詛咒,凶多吉少。(本文作者為林弘全+楊茹惠;責任編輯:洪家寧)
《Fintech進化論》
連印鈔票的中央銀行都面臨比特幣的競爭,全球金融業正處於史上最大的變革前緣。《天下雜誌》邀請國泰金控、悠遊卡、中華開發金控,與連續創業家林弘全、楊茹惠夫婦,分享大小金融機構、支付、區塊鏈的最新進化。
關於作者 林弘全+楊茹惠
林弘全綽號小光,是無名小站共同創辦人,也是全台最大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 創辦人。小光活躍於新創圈,經營共創實驗空間「濕地」,並成立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及豐利創投基金,目前致力於區塊鏈的發展及應用,連續創辦BiiLabs、Poseidon Network並於後者擔任執行長。
楊茹惠擁有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獲選為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學者,擁有深厚的國際經驗,對行為經濟學及新創商業模式多所涉獵。目前擔任中信投信董事、中信金融管理研究所副所長、並兼任台大管理學院GMBA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