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投資大不易 12管理公司4陣亡

分類:投資




工商時報【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

坎城影展最佳導演侯孝賢一席拍片找錢困難說,文化部聽到了,卻也感嘆之前運用國發基金辦理文創共同投資大不易,據最新統計,第一期文創共同投資機制原委託12家專業管理公司,但目前僅剩8家運作,自100年6月啟動至今,通過32案,文化部核定投資總額7億5,360萬元,專業管理公司搭配投資總額為8億4,928萬元。

據了解,其中有3家專業管理公司(學學創投、和利、達利)解約,1家(吉富文創)投資績效未於期限內改善遭停權,故實際在運作的為8家(中信創投、和通、華登、華陽、豐利、柏合麗、中影管顧、文創一號),文化部將依契約規定,於7月進行每2年投資績效的檢討。

專業管理公司透露,目前「文創」不被理解,甚至被污名化,導致與文化部共同投資進展不順利,但有些專業管理公司仍看好,乾脆逕自直接投資,像是中影今年便投資了「刺客聶隱娘」、「青田街一號」等電影。

文化部也於擬妥文創共同投資第二期計畫,6月就會送國發會,預計7月初在國發管理會議提報,投資對象擬以具投資潛力或具整合文創事業之公司為主,並提出4點改善措施:

1.投資對象將不侷限於單一文創產業,具跨域加值與整合概念之公司皆可投資。

2.結合文化部各項補助資源,串接投資,以加強投資媒合。

3.落實文化部投配比例:目前方案與專業管理公司投配比例約為1比1,為提高投資績效,未來將針對具指標性及發展潛力的個案,放寬投配比例為1:3,增加國發基金投資金額。

4.放寬一般投資公司亦得參標。

文化部表示,除開辦第二期計畫,因應有限合夥法通過後,該部將與國發基金研議將有限合夥組織納入被投資之對象,將有助於電影產業及其他專案型事業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