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 ONLINE 上雲端 古典樂免費抓-古典音樂行銷價值

分類:學術




藝術論壇 MUZIK ONLINE 上雲端 古典樂免費抓 -延伸參考  管理

1.運用內容過濾之個人化古典音樂推薦  王淑美
 

聲音的發送在時空中歷經數十載的傳遞仍舊存在,音樂依舊在生活中佔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隨著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的線上收聽或下載音樂盛行時,廣播以網路或手機的形態存在,網路電台透過網路向全世界發聲,而該如何藉由推薦系統的強大功能,從大量的資料中,根據使用者的歷史興趣資料,找出使用者的喜好,推薦給使用者感興趣的音樂呢?

「資料探勘」的定義就是從大型資料庫中發現知識,將隱含的、先前並不知道的、潛在有用的資訊從資料庫中粹取出來的過程(楊昇宏,2000)。在大量的音樂資訊中,如何快速找到使用者會喜歡的音樂?為了解決新資源或是新使用者的冷啟動(Cold-start)問題,本研究利用「內容推薦」以及「資料探勘」中「決策樹」、「貝式網路」,及「類神經網路」的技術。不管是新曲目或是原來的曲目,從預測使用者對新曲目的喜好開始,僅需少量的使用者資料,就可以推薦一首使用者可能沒聽過,但是會喜歡的曲目。利用「內容推薦」及「資料探勘」的特性,更能有效達到預測的目的。
 

2.用者產生網路內容的動機以古典音樂部門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 蕭彬
 
過去已有研究人們 使用某個媒體的各種動機,依據uses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如今各式各樣的社群網站,提供使用者自己將自製的內容分享的平台。本文研究在古典音樂社群中,在網路上自製內容的動機為何,以及其他影響使用者自製內容行為的因素。

3.網路時代的音樂民族誌——以三個古典音樂部落格為例 臺灣大學  周靖庭

音樂學領域關注的對象從焦點人物、經典作品(Canons)擴大到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的場景(Shelemay 2006; DeNora 2000),而網路是現下生活脈絡的一大特色,進入部落格時代後,音樂性肌理如何融於日常實踐?許多領域已開始著眼於此網路環境,然音樂學目前尚未有特別明顯的關注,這份研究主要聚焦於三個古典音樂部落格,藉以初探音樂部落格的脈絡,並觀照其如何溝通線上與離線(online/offline)的音樂實踐。
  文中試圖跨越「線上/離線」的「虛擬/現實」二分思維,正如網路介面/聆聽空間並不對立,音樂再現由聲響質地構出氛圍亦由聆賞行為勾勒生活樣貌;又,討論社群不僅為線上群集,其串聯音樂產品的年代記憶成為當今版本比較的核心之一;另,音樂譬喻的書寫與過往平面媒體有貫通處,可為東西文化交會例證。
  音樂場景登入部落格時代後,網路行為亦成了種參與音樂活動的方式,這份論文試著詮釋之,留下一份當代紀錄;而此初探於結語處留下開放式尾聲,期冀本研究告一段落處亦能供後來論者憑作後續討論的起點。

4.古典音樂關鍵行銷因素之研究

本研究旨在藉由尋找古典音樂吸引人的感性因子,以探討古典音樂在商業行為上的價值,並試圖找出能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銷售策略。首先,本文以內容分析法尋找以感性工學為基礎的音樂感性語彙,來建立人們對古典音樂意象的認知空間,並透過永井方法(5W1H分析法、ISM方法等)對這些意象建構一個可供選擇的參考決策模型,最後依據層級分析法(AHP)來了解消費者對這些音樂活動的選擇意向,並與灰關聯理論(GRA)之分析結果做一比較,藉以了解消費者選擇古典音樂之主要關鍵因素及影響比重。研究結果發現,追求一種不同於視覺的藝術體驗是觀眾最感興趣的選擇方案,而臨場感受則是觀眾選擇這些方案時最重視的感性因子,最後本研究提出古典音樂行銷之關鍵應重視消費者感官體驗的滿足感,透過各種不同可行方案的實施,以發掘古典音樂背後蘊含的龐大商機,拓展古典音樂的發展空間和領域。但本研究亦建議需加強古典音樂的行銷手法,透過廣告和宣傳方式拉近古典音樂與一般大眾的距離,以消弭古典音樂以往給人的侷限。期待本研究可作為後續研究及提供相關音樂性質活動時的參考依據。
5.偶像行銷之初探-以古典音樂演奏家為例
近年來,台灣的古典音樂票房,隨著經濟不景氣有逐漸下滑之趨勢,這對原本觀眾發展並不出色的獨奏(唱)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有些古典音樂演奏家利用「偶像行銷」之策略,營造公共知名度,演奏流行樂曲或以跨領域之形式演出,以利票房,然而卻導致某些負面的批評。
 
  本論文的研究主題,在於探討台灣古典音樂演奏家,使用「偶像行銷」後之效益以及對演奏家本身和音樂藝術本質之影響。研究方法採用個案研究法,並輔以問卷調查主要觀眾群—青少年與女性聽眾之意見。研究發現如下:
 
  運用「偶像行銷」在市場效益上對以下四項有正面的影響:一、偶像行銷能幫助演奏家本身的知名度之建立。二、偶像行銷能幫助演奏家本身能建立一批忠實觀眾群。三、偶像行銷能提升演奏家之演奏會票房,尤其是青少年及女性觀眾。四、「偶像行銷」能助益周邊商品開發與販售。「偶像行銷」對演奏家及對音樂藝術本質的影響如下:一、在偶像行銷之策略影響下,演奏家為了票房,在曲目上必須有某種商業考量。二、不同之曲目可能影響演奏會的形式與演奏家的演奏方式。三、演奏家本身知名度越高,個人隱私便要有所犧牲,而在古典音樂界中也必須學習如何與其他音樂家應對。四、演奏家本身若能在純藝術與商業手法上求取平衡,並且不斷充實自我,演奏家本身之藝術本質不致受到影響。
 
  研究者另建議以下三點,以供音樂界之前輩及同好在古典音樂市場低迷的時代參考。一、在音樂教育之系統內,注入市場概念、音樂事業經營等新課程。二、偶像行銷應在音樂會內容與形式上隨著時代而有不同之運作思維,演奏家運用「偶像行銷」之策略是音樂會行銷上的變化而已,但因應此策略後的節目內容,更要考慮目標觀眾群的口味,才能獲致成功。三、偶像行銷並非只要俊男美女即可為之,其背後常常代表著深厚的原創藝術本質以及技術本位,若只是一味操弄媒體,恐怕只能短暫行銷。
6.古典音樂行銷之研究--消費群聆賞行為分析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對唱片界、廣播界、音樂會 主辦單位以深度訪談及發放問卷的方式,找出市場區隔變數,並 瞭解業界現況與實務。訪談結果,業界最普遍採用的區隔變數是 「對古典音樂之瞭解程度」,依此區隔變數將產品分為專業鑑賞 型;推廣介紹型;休閒、主題型三大類型。第二階段本研究以「瞭解程度」為區隔變數,將消費者分為 四群,並以EKB模式為核心設計問卷,分析各消費群之聆賞動機、 資訊來源信賴度、評估準則、與實際消費選擇。 二.研究發現:(一) 基本背景:瞭解程度愈高,聆賞者所佔比例愈高。(二) 動機:聆賞者最主要的動機是興趣;而非聆賞者多為瞭解程度低者,其不聆賞主因為聽不懂。(三)實際消費選擇: 1.瞭解程度與偏好何種演出型式無顯著相關。 2.CD、廣播、音樂會之聆賞者皆以輕度聆賞者佔大多數, 唯「懂」的人有一半以上為中度聆賞者。3. 除現場音樂會外,唱片及廣播市場皆不全然符合業界假設之「產品分類-顧客區隔」對應關係。(四) 資訊來源信賴度:各消費群均最信賴音樂性書藉與雜誌,最不信賴海報及傳單。(五)評估準則: 1.CD唱片方面:消費者皆不重視廠牌與包裝設計。瞭解程度高者重視演出者之名氣與資歷、唱片評鑑;瞭解程度低者重視曲子通俗性和中文解說。 2.廣播節目方面:消費者不重視主持人的知名度。瞭解程度高者在乎主持人的專業知識;瞭解程度低者則重視介紹是否詳細。3.現場音樂會方面:消費者均不重視主辦單位。瞭解程度高者重視演出者之音樂造詣;瞭解程度低者在乎現場氣氛。 (KW=古典音樂;行銷管理;聆賞行為;CD唱片;廣播;音樂會)
7. 一個應用於古典音樂領域的多媒體資料庫系統
本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多媒體資料庫系統,主要的應用範圍為西洋古典音樂
,所查詢的資料以古典音樂雷射唱片為主。系統之發展目的在嘗試提供一
個良好的使用環境,讓使用者輕鬆地製作多媒體唱片資料,同時也能迅速
且正確地查詢資料庫中的唱片資料,並且在豐富的多媒體展示中瀏覽查詢
結果。此系統整合了許多多媒體之技術,在本文中並設法對開發過程中所
遭遇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8.台灣古典音樂著作權仲介團體之研究
"對於著作人而言,能夠自己行使著作之相關權利,不僅能做出最經濟的決策,亦
能充分享受著作之成果。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大眾傳播事業急遽發達,不但著作利
用之方法多歧,利用人之範圍亦擴大,事實上難期著作人有效掌控著作之利用狀態,
所以著作人將其權利委由著作權專業管理團體集體行使,於目前資訊快速流通的時
代,實有其必要性。本文擬蒐集並整理比較國內外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類著作權仲介
團體經營模式與特色,檢視目前國內流行音樂著作權仲介團體之制度及運作之優缺
點,且相對思考古典音樂著作權仲介團體存在於台灣之意義與必要性,進而尋求建立
一個完整且實用之著作權經營管理架構,以提供現行公司與團體未來改進之方向與參
考。"

 

 


運用內容過濾之個人化古典音樂推薦
用者產生網路內容的動機以古典音樂部門為例
運用內容過濾之個人化古典音樂推薦
網路時代的音樂民族誌——以三個古典音樂部落格為例
古典音樂關鍵行銷因素之研究
偶像行銷之初探-以古典音樂演奏家為例

主持人:陳俊吉

Copyright © 中華藝術網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