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學派強襲 6好手指尖交鋒 來台舉辦鋼琴演奏會

分類:音樂




俄學派強襲 6好手指尖交鋒 以莫斯科音樂學院為代表 在力度、速度及聲響上挑戰極限 3月起先後來台舉辦鋼琴演奏會

2013-02-07 01:32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今年台灣的古典樂壇將吹起一陣濃濃的俄國風,三月起陸續有六位來自俄國的頂尖好手來台舉行演奏會,包括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貝瑞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大師李希特欽點的青年鋼琴家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多次來台演出的巴哈高手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以及在美日任教的浪漫派專家艾德曼(Sergei Edelmann)、莫斯科音樂院助理教授葛拉瓦茨基(Sergei Glavatskih),還有布梭尼大賽冠軍齊柏絲坦(Lilya Zilberstein Piano Recital)。

 

     上個世紀的俄國鋼琴家讓樂迷趨之若鶩,以莫斯科音樂學院為代表的俄羅斯學派,不只在力度、速度及聲響上挑戰極限,對藝術性的表現更是要求嚴格。儘管經歷大師凋零,前蘇聯解體,但這項傳統依然維繫不墜,俄國的鋼琴家還是有一種魔力。這次來台的鋼琴家,有的生於俄國,有的來自烏克蘭,有些人後來歸化其他國籍,他們都有俄羅斯學派的鮮明印記。

 

     貝瑞佐夫斯基一九六九年生於莫斯科,五歲開始學琴,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跟隨名師薇莎拉茲(Elizabeth Wirzaladze)學習,一九九○年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之後更以李斯特《超技練習曲》、郭多夫斯基改編蕭邦《練習曲》等錄音震驚樂壇,冷冽音色及高雅詮釋令人印象深刻。

 

     貝瑞佐夫斯基被譽為鋼琴機器人,他自己也以萬無一失、絕不出錯的技術為傲,飛快中求優雅,正是他的拿手好戲。

 

     他在二○○五年破紀錄以七分廿四秒完成超級難曲《伊斯拉美》,指下流瀉的音樂完全沒有倉徨急躁的感覺,相反的卻作出許多層次,表現出脫俗的情感。

 

     和精確沉穩的貝瑞佐夫斯基不同,梅尼可夫的靈氣不可捉摸,一度被媒體捧為李希特接班人。梅尼可夫一九七三年生於莫斯科,六歲起在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學習鋼琴,七歲與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之後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老師為鼎鼎大名的瑙莫夫(Lev Naumov)。

 

     梅尼可夫學生時代就多次被大師李希特邀請,於十二月之夜音樂節中演出,並在舒曼鋼琴大賽、伊莉莎白大賽中獲獎。一九九九年他獲蘇聯授予青年音樂家桂冠,二○○○至二○○二年間被英國BBC廣播公司選為新世代音樂家代表人物,二○一○年以蕭士塔高維契《前奏曲與復格》錄音獲留聲機大獎,目前任教於英國曼徹斯特北邊音樂大學。

 

     葛拉瓦茨基一九七○年生於葉凱捷林堡,就讀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拉赫曼尼諾夫、法國的埃皮納等多項大賽,一九九九年起任教於莫斯科音樂學院。齊柏絲坦一九六五年生於莫斯科,一九八七年獲布梭尼大賽冠軍,之後這項大賽連續四屆未能出現冠軍,所灌錄的唱片多次拿到大獎。

 

     梅尼可夫將率先於三月廿五日來台,演奏普羅高菲夫《第六號奏鳴曲》、舒曼《交響練習曲》。貝瑞佐夫斯基四月廿五、廿六日在台北、台南與北市交合作演出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廿七日在台中演出十首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李斯特《超技練習曲》選曲。

 

     葛拉瓦茨基六月廿一日將演出拉赫曼尼諾夫全套《音畫練習曲》;齊柏絲坦十月四日將演出拉赫曼尼諾夫《樂興之時》及《柯瑞里變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