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文化激盪 心內畫大聲說

分類:視覺藝術




台日文化激盪 心內畫大聲說

【經濟日報╱何秀玲】 

2013.07.15

日本空間藝術家大卷伸嗣首次來台舉辦個展,以《松的話》、《存在的價值》、《迴響系列:無限》三組裝置作品,表現藝術家獨特文化思維。特別的是,展覽地點不是在美術館,而是在將捷集團的接待中心。

 

為了回饋台灣社會對日本311大地震的關懷,大卷首度在台灣舉辦主題《生命樹》個展,傳達充滿活力的生命,空間有濃厚的日本風格,但加入了台灣傳統客家花布元素,將中日文化融合做出絕佳的詮釋,也讓生命樹的藝術能量激盪於接待中心的空間。

 

矗立於接待中心三樓與四樓中間展場的大型裝置藝術品,是作品《松的話》,發想於日本311地震,因高田市海岸七萬多棵植物,只有一株松樹奇蹟似地存活,被日本人稱為「希望之松」;大卷以此典故將象徵生命力的台灣松木作為作品的枝幹,象徵生命循環與再生。

 

枝幹上頭用人工撕成條狀的台灣傳統客家花布,纏繞成如柳樹般的枝條,串連了台灣在地情懷,表達作者將人類未來希望寄予生命樹上的想法。

 

牆面和地板運用鋪天蓋地的樹藤影樣,表現生命樹主題,同時象徵血管,呼應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展現藝術家對人類的關懷和溫暖。大卷表示,很多人都視藝術為嚴肅的事,但這次展覽為生活藝術,希望傳達民眾「活著就是藝術」的訊息。

 

在樹影上作者點綴了《迴響系列:無限》作品,這是他以藝術為少數族群發聲的重要系列。

 

大卷的藝術材料,包括木頭和石頭都在台灣取材。他特地挑選用三棵兩年前因地震而被沖刷下山的台灣漂流木,去除腐壞外皮,削成長方形,每株都對剖一半,黏貼美麗絢爛的花卉紋樣,隱藏於對剖木頭的中間,立於四樓展場。

 

他解釋,大自然並不存在長方形的木頭,用此樣貌呈現,是為了表達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作品取名為《存在的價值》,表現人類內在美好的本質,更傳達日本311地震受到台灣幫助的感謝之情。

 

同時在接待中心展出的台灣藝術家,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獨具風格的創作,共同的特點是擅於探索生命,呼應大卷伸嗣在「生命樹」展覽對生命本質的思考。

 

比如藝術家石晉華的作品《走筆15》,以鉛筆繪出人生哲理;年輕藝術家郭奕臣的影像作品《序》,是在台灣海岸線拍下生活樂章,紙張被風吹拂一一漂離,就像一去不復返的時光。

 

仔細看劉文瑄《一面倒》的立體作品,你會發現作者是利用古根漢美術館的門票排列黏貼,畫家鍾江澤的油畫《仙桃園》,盆景中長出肥美的蟠桃,背景中流動的雲氣,彷彿身處神仙的仙桃園。

 

這些藝術家的創作重新改造接待中心,淡化商業氣息,也創造出豐富的生命力。

‧最會說故事的醫生蘇上豪,探索「借刀醫人」的歷史《開膛史》電子書!

 

【2013/07/15 經濟日報】


主持人:大卷伸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