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會說話…透過科技欣賞畫

分類:創意生活




  • 2011-01-13
  •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名畫背後多有精采故事,不過畫是靜止的,畫家又已作古,如果導覽員不能隨侍在側,觀眾只能走馬看花。即將於一月十五日在國立科學教育館展出的「蒙娜麗莎會說話─世界經典藝術魔幻展」,透過3D影像及互動技術等高科技,將六十六件藝術品動畫化、3D化,拉近民眾與藝術品的距離,畫家、畫中人都可以現身說法,教觀眾作畫。

         改編自米勒、莫內、梵谷、米開朗基羅等十多位大師的畫作都在展出之列,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會向觀眾微笑、揮手,還能回答問題。《最後的晚餐》被改拍成十三位模特兒與畫家的對話影集。德國畫家荷爾拜因(Hans Holbein)《大使》中的神祕骷髏頭,高科技將它的神祕一一破解。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館長朱楠賢表示,過去科學教育館很少展出藝術作品,這次首度嘗試將影像科技與藝術欣賞作結合的展出,可說是一次藝術科普化的特別展出。

         名畫人物和民眾互動,這種獨特的方式在全球掀起風潮。策展人鄭瑤婷表示,這項從Alive Gallery奇幻美術館引進的多媒體技術影像展,背後擁有來自歐、美、亞洲等達兩百人的製作團隊,透過科技讓藝術生活化,近年陸續在韓國、新加坡等地展出並掀起話題。

         舉世聞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製作團隊透過動畫及3D技術讓她動起來。蒙娜麗莎維持正襟危坐的淑女姿態,卻不時跟觀眾揮手、眨眼致意,更會開口自我介紹:「你好,我叫蒙娜麗莎,住在義大利.弗羅倫斯。」民眾也能和她問答聊天,只不過問題僅限於婚姻狀況、生幾個小孩等題目。

         十六世紀德國畫家荷爾拜因的作品《大使》,原畫由倫敦國家畫廊保存,呈現是兩位貴族人物的優雅丰采,但背景及主角身上的穿著卻充滿各種奇異的線索,當時引起極大爭議,最駭人的莫過於地上飄浮的變形骷髏頭。

         荷爾拜因從未交代創作動機,畫中密碼至今仍難以破解,藝評們爭吵不休。透過3D技術製作團隊將畫面變成一部動畫,畫中人物為觀眾一一點出這些奇特細節的位置,包括兩顆地球儀、東方風格地毯,曼陀鈴以及神祕書,以及那顆漂浮骷髏頭。

         記錄耶穌與十二個門徒的《最後的晚餐》,製作團隊將這幅畫設計為畫家與十三位模特兒的對話,模特兒一開口就問達文西為何把他們請來、而且穿成這副德性?達文西解釋聖經典故,詳細解說這幅畫要表現的動作、神情及光影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