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時尚家居用品展》集結23家獲「文創精品獎」產品赴滬展出。諸多摩登概念搭配工藝技巧的設計,將傳統用品點化為成極富當代逸趣的生活小物,展現台灣設計對於生活品味的追求。
異材質結合 創新吸睛
如阿原工作室《這禮是台灣─這禮金山》以四季語彙包裝環保概念與台灣旅遊景點,呈現鮮明台灣意象;台客藍《舞桐籃》以紅漆木盒盛裝象徵桐花的五入雪桐瓷盤,兼具古意與現代感;加點設計的《惜凳》透過藺草與木材的結合,傳達出台灣土地原生溫暖的力量;亞東技術學院的《鳳凰花開》以台灣常見的鳳凰木製成燈罩,迸射有如萬花筒般的燦爛光影。
其中,異材質結合與創新研發的生活風格作品也十分吸睛:像是存仁堂《青花菊瓣鏤空碗》結合科學與藝術的創新研發,製作薄如蛋殼陶瓷的極限挑戰。引進東方美學強調新時代生活型態的作品如琉璃工房的《春探桃花源》,將宋代趙孟堅《水仙圖》轉換成360度立體花器雕塑;藝拓國際《桃源行》以王維古詩為律動,發展文化想像空間與青花新瓷境界。
12家品牌 山東亮相
經徵選獲文化部補助參加《山東台灣名品博覽會》的12家品牌,分為精緻工藝、當代設計及手作品牌等三類。其中「到陣來喲(layoo)」是位年輕的台北導演遷至台南後府城後才創設的品牌,主推的《皮諾丘(台南孔廟包)》,靈感來自孔廟頂蓋的典雅飛簷曲線,並融入台灣廟宇磚牆色彩,散發出濃厚台式人文風;「心研舍文化創藝」從傳統技藝出發,以青銅器外形及紋飾為素材鏤刻,燈光穿透下營造古典浪漫氣息。「劉孝謙皮件」作品《乾隆說,妙!》則運用乾隆喜於古書畫蓋印的習慣,背景的格子也來自於乾隆擺放小件骨董的多寶格,錯落其間的各個元素,井然而不失雅趣。
文化部文創發展司副司長高秀明表示,先前在歐洲參展,便有外國買家詢問銷售通路等訊息,顯見台灣產品已經開始打出名號。藉由「文化創意產業國際拓展計畫」這個良好平台,把台灣文創精品推廣到世界各地去,未來文化部會持續進行,「帶正確的廠商、對的產品,到對的展會去、發揚光大。」針對展會性質嚴選不同的參展廠商,期能建立起台灣產品應有的格調。
計畫執行單位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此次在《山東台灣名品博覽會》中打造「大文創館」概念,希望讓大陸人逐步認識到台灣文創產品形象標竿的產品和企業。如今大陸經濟與東方美學的崛起,也吸引了歐洲知名展會紛紛到大陸市場布局,其中由德國法蘭克福公司主辦的《上海國際時尚家居用品展》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