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感性交錯白先勇研討會登場

分類:藝術家




  • 理性感性交錯白先勇研討會登場 兩岸藝文界合辦 80學者齊聚北京 白先勇以《台北人》到《父親與民國》演講 希望撒種子還原歷史真相2012-11-10 01:18
  • 中國時報
  • 【汪宜儒/北京報導】

 

 ▲「白先勇的文學與文化實踐暨兩岸藝文合作學術研討會」在北京登場,白先勇出席盛會。(汪宜儒攝)

 ▲「白先勇的文學與文化實踐暨兩岸藝文合作學術研討會」在北京登場,白先勇出席盛會。(汪宜儒攝)

     對文壇大家白先勇來說,這一年很特別。除了他推動的青春版《牡丹亭》達成二百場演出,其次是為父親白崇禧將軍立傳前,完成追憶父親、還原歷史的《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現在,以他的文學、崑曲復興與歷史書寫為主題的「白先勇的文學與文化實踐暨兩岸藝文合作學術研討會」,九日至十一日在北京登場。

 

     對此,白先勇表示感動,「希望這是延續,也是起頭。要延續崑曲的發揚,我過去做的只是撒出種子;要開始歷史真相的還原與信史的著寫,民國史是我們整個民族歷史的一部分,但像是抗戰史,我們卻還說不清,要跳脫兩黨的對立角度。」

     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台灣趨勢教育基金會協辦,近八十位來自兩岸三地的學者齊聚研討,是近年中國學界針對台灣作家所舉辦的最大規模會議。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指出,研討內容橫跨文學研究、文學創作、史學研究與劇場美學等,十足難得

     白先勇的小說在中國首見於一九七九年的《當代》雜誌創刊號,刊載的是《永遠的尹雪艷》。此外,《台北人》、《紐約客》在中國也是熱銷書,近年因推廣崑曲,他頻繁走入校園,在中國的大學校園裡掀起「白先勇旋風」。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笑言:「自中國改革開放來,白先勇就是中國文學青年仰慕的作家,很難想像,他現在就坐在我邊上。」

     白先勇以「從《台北人》到《父親與民國》」為題發表專題演講,簡述這兩本書相似的歷史感,以及同樣蘊含父親那一輩人的時空境遇與滄桑。開場時,他念誦了唐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以古詩寓今懷,「這首詩的背景是西晉東遷,是漢族大遷徙,那種時代的變動感、對故都的懷念,給了我一種引導性的靈感。」

     白先勇說,一九六五年他在美國,在劉禹錫詩作影響下開始寫《台北人》,時隔五十年,寫下《父親與民國》,「現在回想,寫《台北人》時,歷史的架構已經在了,兩本書的輝映,想想有些不可思議,年輕時感性多,現在很多理性。」

     他以好友聶光炎給的評語作結:「《台北人》以文學寫歷史滄桑,《父親與民國》以歷史寫歷史滄桑。」


 


主持人: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