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十八學士圖》是四軸連屏畫作,分別描繪十八位文士在庭園彈琴、奕棋、展書和賞畫等「文人四藝」活動,每軸四至五人,每人姿態各異,表情傳神。
故宮書畫處策展人林莉娜表示,畫作由誰所繪目前不可考,但從背景庭園設計與擺設等諸多細節,推估是明代中期宮廷畫家描繪貴族的遊玩情景。
林莉娜解釋,「十八學士」題材源自唐太宗李世民在宮城西設文學館,收聘賢能十八人,時稱「秦府十八學士」,李世民命宮廷畫家閻立本為這十八人繪製肖像。可惜這些肖像沒能傳世,只留下文字紀錄,「雖然當時作畫目的是教化功能與政治服務,但『十八學士』也成為後人推崇和效法典範。」
歷代宮廷畫家常以「唐十八學士」的典故為創作題材,並賦予不同的內容表現,《明人十八學士圖》便以琴棋書畫為主題。林莉娜說,明代政治緊張,但人民物質生活豐腴,「文士不屑參與俗世,便寄寓庭園遊玩清賞。」當時興築園林多官紳階級,文士也參與設計,因此畫中從家具到器物陳設,都展現出當時文士品味與審美情趣。
畫中最令人驚嘆的就是細緻呈現各式擺設,如家具、珍玩器物,文房用具、湖石、盆景等,無不精細刻畫型塑閒雅好古氛圍。如迄今仍為人稱道的明式家具湘妃竹椅、玫瑰椅等,前者以編法講究、特殊花紋的雅致風格受人喜愛,後者則以纖細圓材構成,造型簡練又別巧精緻,都是身分象徵的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