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演說 為本土文學發聲

分類:編輯部




  • 2012-12-06 01:16
  • 旺報
  • 【記者李怡芸/綜合報導】

 

 ▲大陸作家莫言昨天出發前往瑞典領取諾貝爾文學獎,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貴賓室前向記者微笑揮手。(新華社)

 ▲大陸作家莫言昨天出發前往瑞典領取諾貝爾文學獎,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貴賓室前向記者微笑揮手。(新華社)

     獲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的大陸作家莫言,昨日偕同妻、女及山東高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邵春生、翻譯家等14名,出發前往瑞典領獎,對於外界猜臆已久的演講內容,同行友人精典博維董事長陳黎明透露,將與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有關,還會提到他居住過的兩個地方──高密與北京。

 

     自莫言獲獎消息公布以來,外界對於他的一言一行,包括領獎所穿的衣服、赴瑞典行程以及演講內容均高度關注,令莫言也曾表示現在的狀態「相對比較繁忙」,但昨日動身赴瑞典的他,仍是懷著愉悅的心情。根據中新社報導,昨日上午9時左右,莫言一行人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寒冷的天氣中,莫言頭戴黑色皮帽,身著藍色羽絨服和圍巾,微笑地向記者招手致意,以「陽光燦爛,感受很好」8字形容此刻心情。

     站在人的角度上寫人

     預計莫言將於北京時間(下同)8日凌晨在瑞典學院發表演講,於10日晚上11點半在斯德歌爾摩音樂廳受獎,也將去大學演講並與其著作的譯者陳安娜對談。

     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莫言演講內容,陳黎明透露主要會談到世界文學和中國本土文學,並指出:「這篇演講應該是非常美的,有代表性的,能夠載入史冊的文章。」此前有評論家表示,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文學將是不可迴避的話題,而莫言自己也曾回應要參考歷屆獲獎者的演講稿。復旦大學學者梁永安,預估他的演說大致會分為「偏重闡述文學基本價值」和「偏重闡述民族文化」,前者如福克納,後者如川端康成。

     莫言過去在法蘭克福書展「感知中國」論壇上的發言曾指出「我認為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應該超越黨派、超越階級、超越政治、超越國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應該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具有普世的價值。」在莫言看來,自己的作品能夠打動評委,因為自己一直站在人的角度上寫人,因此「這次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倡寫出心中最痛感覺

     評論家並預計莫言將針對部分專家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低評價回應,他曾表示中國當代文學近30年來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而接下來要想取得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需要具備自己的鮮明風格,即發掘中國百姓日常生活中所蘊藏著的資源,錘鍊出屬於自己的文學語言。從自己的故鄉高密出發,莫言認為唯有寫出自己感觸最深、心中最痛的感覺,作品才有可能具有世界文學的價值。

 


主持人: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