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常用詞典》出版 兩岸交流再添新頁

分類:藝術文化




example6

全球華人引頸企盼的《兩岸常用詞典》(Cross-Strait Common Vocabulary Dictionary)終於出版了。在歷來兩岸合編的詞典中,這是合作層次最高,也是唯一運用線上編審系統,進行兩岸共同編寫、相互檢視的詞典。催生這本書的馬英九總統指出,兩岸合編辭典,可以減少溝通上的誤解,進而相互理解、體諒,為兩岸深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中華文化總會於13日上午舉行《兩岸常用詞典》發布記者會,宣告馬總統四年前所提出的「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文化政見,已完成階段性成果。馬總統表示,編詞典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加上是兩岸合作,又增添不少難度,但最後還是只花15個月,就完成這本厚達1700頁,收錄兩岸常用的5700個字,2萬7千多個詞的詞典,讓很多人跌破眼鏡。

 

馬總統表示,「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是兩岸順利合作的關鍵。雖然,兩岸目前還存有政治上的分歧,社會文化也有差異,但若彼此有了包容的氣度,就有可能達到「對等合作,共創雙贏」。

 

為了便於學習,《兩岸常用詞典》採取「正簡並呈」,讓原本不認識正體字的大陸民眾,可以透過「以簡識正」,進而「識正書簡」,換個角度,臺灣民眾也可以藉此認識簡化字,達到「識簡書正」。簡單來說,就是「正簡並呈,各取所需」。

 

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示,兩岸的用字差異也反映在化學元素的中文譯名。例如,化學元素Si最初傳入中國時,學者將之譯作硅,並令其讀音為「ㄒㄧ」,後因民間多讀作「ㄍㄨㄟ」,為避免混淆才又改譯作「矽」(ㄒㄧˋ)。後來,臺灣沿用「矽」字至今,但大陸學界擔心矽與硒(ㄒㄧ)、錫(ㄒㄧˊ)等字讀音相近,易致混淆,所以又改回硅(ㄍㄨㄟ)。這也導致Silicon Valley在臺灣譯作矽谷,在大陸譯作硅谷。

example6

今年二月,「中華語文知識庫」首先上線,成為網路雲端世界中,第一部經過專家審查的線上版兩岸華文詞庫。不過,中華文化總會指出,因考量到不同族群的使用習慣,對於不熟悉或不方便使用電腦的人來說,紙本詞典無疑是最佳解決之道。這次出版的詞典,凡例詳實完整,不管是兩岸有同有異的字形、字義如何呈現,行文要領乃至標點符號的使用,都有統一的規定,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清楚看出兩岸異同;且為了滿足不同地區的閱讀習慣,在編排方面,臺灣版採用直排,以部首為序,大陸版則採用橫排,以漢拼為序。此外,為了讓當地民眾容易理解,內文的用字遣詞及例句,也彼此尊重,各依習慣及需要處理。

 

中華文化總會表示,《兩岸常用詞典》不但分為臺灣版和大陸版,還同時提供線上查詢服務,可謂是兩岸合編詞典的創舉。兩岸字詞如有形、音、義的差異,會採取並列呈現,以利讀者對照學習;如有當地的特色用語,也會特別標註。

 

為了滿足網路使用者的需求,中華語文知識庫也自即日起推出進階查詢服務,以後要查詢網路版的《兩岸常用詞典》,除了輸入正體字或簡化字之外,還能輸入部首、注音符號或漢拼符號等,未來還會推出更多智慧型查詢功能。

 

中華語文知識庫粉絲團也舉辦抽獎活動,只要在活動網頁上張貼網路版的詞典查詢結果連結,向親友分享「對我最重要的一個漢字」,就有機會獲得精裝版《兩岸常用詞典》,活動自即日起至8月26日截止。

 

相關連結:

馬英九總統記者會致詞影片

 對我最重要的一個漢字活動網址

 

 

 

 

 

 

 


主持人:中華文化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