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哈佛大學教授 6、7年級作家 台灣比大陸優秀

分類:編輯部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2/12/15   編輯部 報導

王德威教授 - 华语语系的人文视野与新加坡的经验:十个关键词

王德威:6、7年級作家 台灣比大陸優秀 美哈佛大學教授、華文文學研究權威 他輕鬆看待文學市場萎縮 認傳媒存在 寫作就會存在

2012-12-15 01:2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專訪】

  旅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陳志源攝)

旅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陳志源攝)

 以廣闊的視野,定位台灣文學的位置,用開放的態度,看待文壇一代代新浪,旅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見圖,陳志源攝),不僅是美國華文文學研究第一把交椅,多年來也與台灣文壇維持密切關係。近日他返台,擔任「人與經典」書系新書發表會總召策畫,「畢竟家在台灣,我有意識將台灣,納入當代華文思考,提升西方漢學界對台灣文學的關注」王德威說。

 一九九○年代以來,王德威除學術研究外更持續在台灣文化界發揮影響力,曾為麥田出版社編選「當代小說家」書系、與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合作「台灣現代華文文學」英譯計畫等,昨日並在台大主持兩岸合辦的「民國風雅:現代中國的古典詩學與文人傳統」研討會。

 王德威認為,廿一世紀第一個十年,有趣的突變是「興起廣義的科幻創作」。大陸有劉慈欣、韓松,延續古典科幻的定義,融入中國社會現實;台灣伊格言《噬夢人》、甘耀明《殺鬼》、吳明益《複眼人》,以科幻架構或奇幻筆法思考個體、歷史與自然現實;香港的董啟章《天工開物》、陳冠中《盛世》也重現對「烏托邦」母題的詮釋。

 王德威表示,台灣六、七年級作家,顯然比大陸同世代寫得更好,但他不急著為他們定位,但也期待有個領軍人物或某個盛大事件,「一下子把新世代給推出去,打開目前僵局。」

 儘管研究、教學、活動等工作忙碌,王德威永遠是談笑風生,溫和謙卑,對文學維持著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他笑說:「因為閱讀小說,真是一件享受的事!」

 同時,王德威也是位樂觀的學者,他談到台灣許多作家,陷入對文學市場萎縮、新一代作者寫不出上一代的格局等問題的焦慮,他自己的態度倒輕鬆以對:「在相對低潮的現在,我相信文學正在改頭換面,只要傳媒依然存在,任何方式的寫作都會進行下去,以想像為名、用文字創造的虛構故事,永遠會為文學注入活水。」

 他舉例說,有些學院派對網路文學不以為然,「那就像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文壇,也視報紙、雜誌等印刷發展為洪水猛獸啊!。」

 對大陸近年廣泛引進張大春、朱天文、朱天心、駱以軍,乃至年輕世代作家作品的「台灣出版熱」,王德威說,不必太誇大對岸讀者的熱情,「文學是他們對台灣好奇的一部分,而且他們人口多,讀者人數一定比較多。」

 

主持人:王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