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微笑」 演奏移民工心聲

分類:音樂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2/12/20   編輯部 報導

 

聆聽‧微笑」朱宗慶打擊樂團 為身邊國際移工頌音起鼓(2012.11.30)

立報【記者李岳軒台北報導】台灣的移民工人數將近百萬,東南亞小店處處可見,他們逐漸成為寶島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您可曾欣賞過他們的文化、服飾及音樂之美?朱宗慶打擊樂團,結合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4國的傳統音樂與樂器舉辦「聆聽‧微笑」冬季音樂會,並邀請5位移民工登台以母語朗誦詩作,希望台灣觀眾能「聆聽」這些異鄉人的真實心聲,並「微笑」對待他們。

東南亞4國輪番上陣

音樂會於12月8日、23日及28日在台中、台北及高雄共演出4場,全場根據各國樂風分為4個段落。首先由越南開場,竹琴、手拍竹琴等竹製樂器奏出輕柔悠揚的樂音;接著是印尼的甘美朗打擊樂器,此時男性團員模仿起猴鳴,手嘴並用重現峇里島著名的《猴舞》;再來是菲律賓的鑼鼓樂器,人聲鼓聲融合的樂曲既遼闊又神秘,讓人聯想到台灣原住民音樂;最後是金碧輝煌的泰國圍鑼及船型木琴,曲風靈巧輕快,聽了不禁想跟著手舞足蹈。

提出表演東南亞音樂構想的是策劃導演汪其楣,她與樂團創辦人朱宗慶是合作多年的好友,攜手舉辦數次國際打擊樂節後,開始思考:「跟這群優秀又經驗豐富的團隊合作,還能做什麼突破?」長期關懷弱勢的她將目光移回台灣社會底層的東南亞移民工,產生將打擊樂結合移民工母國音樂想法,在獲得支持後,得以策劃統籌將其付諸實現。

融合文學與戲劇

此外,汪其楣挑選數篇歷年台北市外勞詩文比賽的得獎作品,邀請5位移民工代表:越南嚴沛瀅、印尼洪榮細、菲律賓Nene Ho與Alma Arocena,以及泰國陳麗妙,在曲目間的空檔用各自的母語朗讀這些詩作,代替作者重現創作,團員也不時以話劇方式介紹台上的陌生樂器與曲目,讓演出不單只有音樂,還加入文學與戲劇的元素。

舞台上表演的台灣團員們,也對東南亞音樂有不同的看法。資深團員黃堃儼說,初次接觸這些異國樂器時感到很陌生,花了半年練習才上手,但後來發現跟他所學的西方打擊樂有許多共通處,覺得十分有趣。另一位團員林敬華說,東南亞的音樂及樂器很多是從日常生活演變出來,沒有嚴格的樂理,聽起來很隨和、不會有壓力。

▲《聆聽,微笑》朱宗慶打擊樂團找來自菲律賓報紙《The Migrants》總編輯 Eleanor Bautista Ho(左)及菲律賓的新移民Alma Arocena(右)協助口白部分的演出。(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文/姜林佑)

由於這些樂器在台灣極罕見,樂團必須跨海到這4國,用租、借甚至買的方式將樂器一樣一樣運回台,每位團員即使有國內外音樂碩、博士學歷,也得虛心向當地樂師學藝,才能掌握這些樂器的精髓。

「很多台灣年輕人出國打工,每個人都有當國際移工的機會,我們應該對東南亞移民工將心比心。」汪其楣希望透過音樂會的方式,讓移民工的母國語言、音樂也能在國家音樂廳等正式舞台發聲,她認為這就是台灣社會包容多元的精神。


主持人:朱宗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