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手稿首展

分類:藝術家




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手稿首展

2012-12-22 01:56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天價手稿▲米開朗基羅14件手稿首度來台,此為這次創下保險天價的手稿《聖喬凡尼佛羅倫斯教堂平面圖》。(時藝多媒體提供)

 天價手稿▲米開朗基羅14件手稿首度來台,此為這次創下保險天價的手稿《聖喬凡尼佛羅倫斯教堂平面圖》。(時藝多媒體提供)

 昨天為馬雅預言的世界末日,而五百年前的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就曾在梵諦岡的西斯汀禮拜堂畫下以末日為題材的《最後審判》。時隔五世紀,世界照常運行,而難得一見的米開朗基羅手稿真跡也將首度來台展出,二○一三年一月廿六日起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特展中呈現。

 「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時藝多媒體義大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Casa Buonarroti)共同策畫主辦,展出米開朗基羅手稿及相關文物近百件。

 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時代三傑。米開朗基羅生前銷毀不少手稿,僅存流傳下來的也特別珍貴,這次來台灣展覽的是收藏於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的十四件手稿真跡,首度破例外借來台,堪稱「不可能的任務」,總保險價值創下超過新台幣十一億的天價。其中以《聖喬凡尼佛羅倫斯教堂平面圖》保額一億八千萬居冠,其他手稿包括雕刻像與素描習作等。

 米開朗基羅在年近八十四歲時,羅馬政府要求他在台伯河和茱莉雅大道間,興建一座紀念佛羅倫斯守護聖徒聖約翰的教堂。《聖喬凡尼佛羅倫斯教堂平面圖》就是他為此繪製的設計圖,但最後因為資金不足與戰爭的關係,教堂並沒有蓋成。

 除了米開朗基羅的手稿,展覽中最吸睛的則是由義大利翻模大師吉斯(Andrea Chiesi)翻模製作的原尺寸的《大衛》雕像,以及《聖殤》、《酒神》等石膏複製品。另外,還有義大利國寶級濕壁畫大師安東尼奧.德維托(Antonio de Vito)臨摹的《天使》、《最後審判》等十幅米開朗基羅濕壁畫。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完成於一五○一至一五○五年,含基座高達八公尺,表現大衛王決戰巨人歌利亞時的神態。雕像表現出男性健美的肌肉線條、銳利的眼神,以及由下往上觀看呈現的完美比例,一完成便震撼世人。《大衛》原作目前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義大利政府在一八六五年後便禁止根據《大衛》原作進行翻模,這次來台展品,是世界僅存三具由原作模具翻模製成的,也是翻模大師吉斯二○一二年逝世前留下的最後一件翻模品。

 這次的展品還包括德維托臨摹的《天使》、《最後審判》等十幅米開朗基羅濕壁畫,德維托本人則將在展覽期間抵台,以兩周時間現場臨摹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現存於西斯汀禮拜堂的濕壁畫《創造亞當》,他作畫所用的磚材,以及灰泥的材料大理石、砂子都自義大利運來,讓觀眾親見這種特殊的作畫技法。

 濕壁畫是文藝復興時期之前最主要的作畫方式,融合複雜艱難的技法,畫者需快速精準,在牆面上的上灰泥將乾未乾時,迅速以礦物性顏料將畫完成,完成的畫作將與建築合而為一,具有力度、透明性且栩栩如生。

 米開朗基羅是最能掌握濕壁畫的大師,這次展出的臨摹品,還有他與達文西「對場」競爭的兩幅畫作,一是米開朗基羅的《卡西納戰役》,另一則是達文西的《安吉亞里戰役》。兩人在一五○三年與一五○四年分別受到佛羅倫斯新共和政府委託製作,當時達文西剛以《蒙娜麗莎的微笑》廣受好評,米開朗基羅也以《大衛》雕像奠定名聲。兩人在濕壁畫中都以戰爭為題,米開朗基羅以古典雕像作為畫中戰士的範本,人體肌肉充滿張力。

 遺憾的是,米開朗基羅完成草圖不久,便被召喚入宮而無緣完成畫作;達文西的未完成作品也因使用熱蠟畫法很快損壞,最終放棄。這次來台展出的兩作皆由德維托臨摹完

 

主持人:米開朗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