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 北宋 張澤端 原作
分類:藝術文化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1/01 編輯部 報導
《極致美術》選出的六十六幅畫中,有兩幅是中國繪畫,一是十二世紀宋朝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另一是的明朝仇英名畫《漢宮春曉》,現藏於台灣故宮,書中定義這幅畫為明代宮廷工筆畫的代表。
清明上河圖 北宋 張澤端 原作
張澤端原作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畫家的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出現。其中「明四家」之一-仇英仿作的《清明上河圖》最有影響,蘇州一帶仿間大都以「仇本」為底本。
明朝後期,大量蘇州仿製的《清明上河圖》散落民間,後來紛紛進入清內府,一時間魚龍莫辯。清宮不得不組織畫工,另起爐灶,又畫了一張《清明上河圖》,今人稱為清院本。
此本最為富麗,幅度也較「仇本」及「張本」長。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協作畫成,是參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
再加上明清時代的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臺等等,因而畫中人物增加到超過4000人,尺寸更大幅擴大到1152.8公分長及35.6公分寬。同時,由於受到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行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達圓熟細致,所畫之橋梁、屋宇、人
主持人:極致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