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紙幕「水之即景」

分類:藝術文化




小林順子創作紙幕「水之即景」。陳小凌/攝影。

Yam News【文/陳小凌】總長將近14.2公尺,從5個基色變化出27種色調,完全手工抄製完成的紙幕創作「水之即景」,今天在國家戲劇院大廳揭幕。為觀眾提供一個空間,讓忙碌生活中浮動的人和心,在坐進劇場的前一刻,把心沉澱下來 ── 先止,而能後觀。

今年適逢兩廳院慶祝成立二十五周年,透過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邀請到日本藝術家小林順子製作這件堪稱世界之最的紙慕作品,總長14.2公尺,手工抄製到紙上,藉由光影的流動呈現靈動自然的色彩,象徵雨水從天而降、又再度回到天上,生生不息的喜悅。

小林順子擷取紙張柔韌的纖維特性,詮釋水的流轉循環意象,同時也借喻中國傳統戲曲中常見的飄逸水袖,呼應國家戲劇院的空間意涵。紙如舞台,纖維無聲,卻終能讓故事發生。

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說:這應該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紙張完成的藝術作品,堪稱台灣之最;從籌備、製簾到抄製紙張,前後歷時將近一年。

此一創作最大困難點在於:必須克服大面積的抄紙問題,小林順子說,為求紙張一體成型、沒有斷裂接縫,必須由16人的團隊同時抄紙,任何一個環節或個人都不能有任何閃失,幾乎呼吸要一致,力求平衡感,否則製作流程就需從頭來過。

為此,創作團隊打造了專屬抄簾與抄槽、克服困難的水平問題,以保持紙張質地的平整。此外,為了營造雨境的氛圍,必須在仍未全乾的紙料上同時凸顯裡層的白色,又要兼顧表層的色澤以維持立體效果;而銀箔的灑入點綴,亦不能破壞紙張質地,每一環節都倚賴創作者的專心,表現工藝的細膩與頂真精神。

小林順子說,最困難是染色,當染色前,自己一再地模擬測試,確認全部都沒問題之後,再真正把色彩抄製到紙上,才終於一氣呵成。選用碧綠色,喜愛中國瓷器的她,第一次到戲劇院勘看場地時,心中就浮現這一色調,當時第一個聯想念頭是:「瀑布!」而中國青瓷正是她的最愛,碧綠青色呼應而出。從基色再延伸拓展出27種深淺色階。

小林順子致力紙媒材創作至今已有25年,她擅長結合光線表現紙纖維的立體結構,還原紙的本質,營造有限空間的舒適與寧靜,引人在內觀中得到啟發。

兩廳院期待《水之即景》帶給觀眾另一個美的感受,體會紙纖維的語言與特性,為國家戲劇院的觀賞經驗添增寧靜與趣味,使藝術與生活的連結更加緊密。

 

主持人:小林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