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台文化氛圍 值得陸學習

分類:藝術文化




余秋雨:台文化氛圍 值得陸學習

2013-01-04 01:22 旺報 【記者李怡芸/台北──北京連線報導】

 ▲余秋雨的新作《何謂文化》比較兩岸三地的文化現象。(天下文化提供)

 

 ▲余秋雨的新作《何謂文化》比較兩岸三地的文化現象。(天下文化提供)

 「為什麼天下除了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之外還要有藝術家?因為他們開闢了無疆無界的淨土,讓大家活得大不一樣。」作家余秋雨觀察,現在大陸到處都在擺弄文化,但卻是在還沒有弄清楚它是什麼的時候就突然渴求文化。

 余秋雨近日以《何謂文化》一書希望回答華人社會對文化的提問。其中,他又特別提出在兩岸三地中,台灣最值得大陸及香港學習。

 余秋雨認為,愈是在災難深重的日子裡,文化人愈是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蕭伯納的中國學生黃佐臨在抗日戰爭後遠赴國難,終於創造了在世界大戰中連續多年的藝術奇蹟。而台灣文化人從林懷民,到白先勇、余光中,他領略了一種以文化為第一生命的當代君子風範。在余秋雨眼中,他們不背誦古文,不披掛唐裝,不玩弄概念,不扮演菁英,不高談政見,只是用慈善的眼神、輕悠的步態、平穩的語調、謙恭的動作告訴你,這就是文化。

 現流於口水戰、低俗化

 將文化的概念書寫為《何謂文化》一書,余秋雨原本認為從沒想到要在台灣出版,但天下高希均卻在看到大陸版後立刻要求出版,同時間香港中和出版社也要求授權簽約,這讓余秋雨意識到「讓文化回歸文化」的課題,其實是兩岸三地的共同困惑,近30年來,全球語境急速把文化推上了意識形態化、口水互貶化、低級娛樂化的軌道,但相較之下台灣是兩岸三地中情況最好的,從文化氣氛、文化底線、文化品行等,台灣目前仍明顯優於大陸。同時,台灣的文化根基也比香港深厚得多,至今還沒有讓政治評論完全吞噬文化本義。

 

 陸官位化難造新面貌  然而余秋雨也認為台灣人較天真,容易相信外來的種種說法,自己在民主化的進程中也大大提高了政治敏感,造成不少文化人將政治移位到了文化之前,貶損了自己的專業。在余秋雨看來,這些文化人的評論,有著「假郎中」的誤導問題。而大陸的文化問題則不在內容,而是在體制上的官位化,他認為真正的文化創造是不需要多少人來「管理」的,卻設置了龐大的「文化官員」系統。余秋雨認為,唯有擺脫政治、擺脫官位,所謂的文化,才能以貫串古今的內心寧靜呈現。

 


主持人: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