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史學者謝明良《陶瓷手記 2》新書出版

分類:出版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1/06   編輯部 報導

陶瓷史學者謝明良《陶瓷手記 2》新書出版

‧典藏古美術 2012/11/13

陶瓷資料浩如煙海,而且邊界模糊,再加上考古發展日益興盛,每個月發表的最新訊息如排山倒海而來,如果研究的領域、時代跨幅大,更容易掛一漏萬。從陶瓷研究結合考古學成為專門學科以來,種種條件俱足者僅僅寥寥數人,教授謝明良就是其中之一。

 

【文/曾裕洲】

 

2005年出版《貿易陶瓷與文化史》以來,短短七年間謝明良接連出版了《六朝陶瓷論集》、《中國陶瓷史論集》、《陶瓷手記》等專著,每本都得到台灣大學優良學術專書獎的肯定,傑出的研究質量也讓他獲聘為台大終身特聘教授。新作《陶瓷手記2》再度於日前出版,書中依「造形紋飾」、「東西交流」、「台灣出土陶瓷」、「中國瓷窯襍記」四大部分,歸納近年寫就的13篇專文,細膩且深具啟發性的陶瓷史觀察俯拾皆是,視野前瞻宏觀,學思不絕如縷,令人捧讀再三。

怎麼樣才算一本好的陶瓷史?筆者認為有三個最基本的要件。首先,必須要充分掌握一手資料,也就是考古資料以及存世文物。第二,必須要能熟悉研究史發展。第三,要有寬廣的視野。

 

謝明良。攝影/王靜靈。

 

陶瓷資料浩如煙海,而且邊界模糊,再加上考古發展日益興盛,每個月發表的最新訊息如排山倒海而來,如果研究的領域、時代跨幅大,更容易掛一漏萬。陶瓷史研究的通病就是資料掌握不全,立論以偏概全經不起檢驗,也因此在進行陶瓷專題研究時,就必須要小心梳理研究史,排除大量謬誤偏頗以及盜用傳抄的文獻以形成清晰的史觀。研究時更須擴大視野,避免陷入資料整理般的簡單陳述,進而在陶瓷研究基礎上去討論更寬廣的各種文化史議題。這些雖說是基本要件,但能做好的研究者卻屈指可數,更何況還需要有良好的鑑識能力、厚實的史學素養、強烈的熱情以及「天分」……從陶瓷研究結合考古學成為專門學科以來,種種條件俱足者僅僅寥寥數人,教授謝明良就是其中之一。

謝明良不大會用電腦,但是他的讀書資料卡遠勝於電子資料庫,從早期他以卡片編輯的《中國陶瓷史論文索引》就能清楚明白,其於一手、二手文獻的掌握已近乎無懈可擊。也因此他的文章註解特別精彩,所引皆為研究史中相關議題之經典或先驅,觀之即能掌握清晰的研究脈絡。寫作時謝明良有如站在制高點上掌握棋局的圍棋高手,在幽微又雜亂無章的資料與研究史中,理出一條清晰的道路,並也因此能引領學界往前再落下一子,開創前所未見的嶄新局面。

謝明良的文章屢屢在陶瓷史架構上,深入文化史各領域進行探討。比方說新書中東西交流篇就以出土陶瓷為引,為東西文化交流鉤勒出一條條清楚的道路。東西交流是歷來眾學者最關注的議題,但發現相類似的文化現象很容易,能夠找到有力證據並證明交流過程卻是極度困難。以《陶瓷手記2》中〈奧洛斯(Aulos)〉一文為例,謝明良識別出河南漢墓出土的一件釉陶樂俑所持者,乃是歐洲古樂器Aulos,接著列舉出可能傳遞路徑上Aulos的相關圖像遺物,結合史料,有力的證明東西文化交流過程,論述至為精彩。又比方〈乾隆皇帝與柴窯鑑賞〉一文,他以文獻與實物分析證明,原來乾隆眼中的柴窯,竟是吉州窯木葉天目碗!〈琮瓶再識〉則說明,現今所見為數不少的瓷器琮瓶,原來從南宋以來是被當作花器使用……書中文章篇篇出人意表又立論堅實,實為至今最重要的陶瓷史鉅作之一,讀者不可錯過。

【《典藏古美術》2012年11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主持人:謝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