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養興—姜義才成扇瓷畫展

分類:藝術文化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1/06   編輯部 報導

遊藝養興—姜義才成扇瓷畫展

‧典藏古美術 2012/10/18

今日的水墨畫壇由於西學東漸,加上商業取向等種種因素,驅使藝術家們走向強烈巨大的視覺效果,精密寫實或抽象設計更是大行其道。相對與此,小巧而文雅的傳統創作形式如成扇、手卷等,早已罕有所聞。

【文/張北森】

今日的水墨畫壇由於西學東漸,加上商業取向等種種因素,驅使藝術家們走向強烈巨大的視覺效果,精密寫實或抽象設計更是大行其道。相對與此,小巧而文雅的傳統創作形式如成扇、手卷等,早已罕有所聞。

成扇又稱摺扇,明清時期即極為盛行,由於輕巧典雅,加上得以把胸中丘壑寄託於尺寸扇骨間,文人們最喜隨身攜帶,甚而以扇骨材質或其中的名家書畫來彰顯個人品味身分。不過成扇雖畫幅較小,形制卻相當特殊,創作布局對畫家而言並非易事,因此在現代,對於入古不深的創作者而言,實「非不願為,恐不能為也」。

 

姜義才示範成扇創作。成扇形制相當特殊,凹凸不平的紙面也讓落筆更添困難。

10月5日於蔚然藝術空間舉辦的「遊藝養興─姜義才成扇瓷畫展」,展出畫家姜義才精製成扇50餘把,清風良扇間,可見山水氣勢渾淪、人物姿態自若、花鳥清勁秀逸,各種畫題皆得天然意趣,典雅清新之畫風淋漓文氣灑然,隨處可見藝術家對傳統畫理的參悟與實踐。

前台北歷史博物館館長何浩天對姜義才畫藝十分推崇:「義才筆力豪邁,統攝變化,已蘊含著深厚的基本學養」,「畫題與風格都可看出他入古出新的精湛筆墨和淳雅的氣質。」姜義才之師大風堂傳人孫家勤亦對其極為欣賞,他曾為文指出:「1992年這一年我認識師大二年級的姜義才同學,當我看到他的作品及幾度交談之後,感動之餘,影響到我留在台灣繼續任教的決心……人生最難得的是得一知己,在我暮年能遇志道相同的青年,更難得的是他與我理念方面的相互了解,使我能完成我師大千居士的意願,讓大風堂的藝術觀念得以延續……」

 為何姜義才會獨鍾成扇?他笑著說:「其實手卷、冊頁、掛軸各種形式我都很喜歡,未來也會規劃不同形式的專題展。這次先辦成扇展,是因為我對帶有賞玩的概念的扇子真的很著迷,試想畫作可以拿在手中把玩欣賞,非成扇莫屬了」,「大千說過,書畫扇不是實用品,也不是裝飾品,而是文人雅集或社交場合與文友交流的玩物。正是如此,成扇往往都是畫家的精心之作,每每細品各把成扇的創作背景,總讓我沉醉於古代文士間的文雅酬庸,感動於舊時人與人的真情流露。」

 近年明清名家成扇價格飛漲,民國以來大師作品更屢創天價,姜義才對此亦頗肯定:「成扇的雅俗精粗差異很大,兩面一字一畫的形式,非書藝、畫藝兼備者不能,吳昌碩、齊白石、吳湖帆、張大千、溥心畬等大師更是典範中的典範,必然會受到識者肯定。我研習這些大師創作,欽佩拜服之餘,心中也常以他們為目標,每回落筆都如臨深淵,時時自省。

姜義才年紀雖輕,藝術創作卻早已卓然成家,除傲人天賦與刻苦臨古外,將生活浸入古典世界中也是他汲取養分之法。步入鶴汀時,門旁幽蘭之上正是清代書家王文治的橫幅榜書「鶴汀」,舉目所見壁上亦多懸名家字畫,彷彿有種走入古代書齋的錯覺。臨古功深的他表示,「就如孔子所說,好古敏求者,境界日進。我想一個創作者應從收藏與觀摩名家字畫的過程,讓自身的氣息涵養成長。臨摹在學習的意義上,不是為了寫實與相機爭勝,而更應感受古人與大自然的對話,以意著墨,以神御筆,最後幻化出自家面目。」

觀傳統書畫,往往是對應到作者的品味,畫家的居家布局,亦往往可以觀其畫外之功與生活之趣。鶴汀主人嗜好收藏古董珍玩,設計簡素的書齋內,案、架上處處點綴著各種明清文房。這些精細雕鑿的硯台、筆山、筆筒、臂擱等,不但是他閒暇時欣賞、排遣的審美對象,更是平日臨池學書、揮毫染翰的實際工具,在這樣的環境中創作,也讓他的作品自然帶有古雅之氣。他對各種新、老扇骨皆十分熟稔,從特製木盒取出扇骨讓筆者欣賞時,圓頭、魚尾、直式方頭、螳螂腿、玉蘭頭、竹節頭、波摺式、細梢式、尖根方端、如意翻輪……琳瑯滿目有如扇骨大觀,由此亦可見其耕耘成扇創作所費之心血。他表示:「我經常不惜血本挑選別致的扇骨搭配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希望能再賦予老扇骨新的生命,同時也希望作品能有古典成扇般的氣質。」

除成扇之外,姜義才亦在瓷畫創作中表現出一片清麗文雅的氣質,在多年瓷器彩繪嘗試過程中,漸漸熟悉瓷釉色彩變化,進而展現出如在紙上般的得心應手。尤其用瓷釉潑彩結合寫意工筆的花卉題材,加上書法適切題字,更是將瓷畫的韻味表露無遺。

展出的蔚然藝術空間設計極簡,今回與古典展品碰撞出充滿現代美感的火花。

 

【《典藏古美術》2012年10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主持人:姜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