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功一甲子」劉國松公開絕技

分類:藝術文化




「傳功一甲子」劉國松公開絕技

2013-01-15 01:49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身懷絕技的大師傳授祕訣給弟子時,常留一手當成獨門祕技。現代水墨大家劉國松卻不藏私,在中華文化總會文化空間舉辦的「傳功一甲子:劉國松現代水墨創作展」中,公開他研發多年的「紙拓法」、「漬墨法」、「抽筋剝皮法」、「水拓法」四大技法,劉國松說,「就像武俠小說一樣,一下子把一甲子的功力傳授下去,我願意奉獻自己的經驗,當作年輕人前進的基石」。

 

     被譽為「現代水墨畫之父」的劉國松,為二○○八年國家文藝獎得主,同年在中國北京舉辦大型回顧展,成為第一位獲邀在北京故宮展出的台灣藝術家。八十一歲的他依然創作不輟,這次個展除了完整呈現他的創作脈絡與技法之外,現場也播放劉國松示範四大技法創作的影像。

 

     一九五七年創立「五月畫會」開始,劉國松就矢志開創水墨新風格,他倡導「中國畫的現代化」,認為文人畫所標榜的筆墨是阻擋中國繪畫的一項障礙,他強調「革中鋒的命」,要運用「白線的張力」走自己的路。期間劉國松也承受傳統水墨界批評的聲浪,但事實證明,劉國松將中國水墨帶領到另一個境界。

 

     然而,劉國松在創作上也曾遭遇重大瓶頸,為此,他跑遍台北市的紙店,把所有中國紙拿來做實驗,也捨棄毛筆作畫,甚至還用在海軍陸戰隊時,軍隊用來刷砲筒的刷子來畫大黑線條,其他如報紙、紙板、塑膠布、布料等材料也被拿來當做畫筆實驗,劉國松今日的創新與成功,都是他在漫長過程中所下的苦功。

 

     如作品《踏雪圖》利用「紙拓法」,將墨刷在紙上再拓印到畫紙上,透過不同材質的紙及摺法,產生各種線條與紋理效果。作品《天池》則是用「水拓法」,把墨或顏料滴在水面上,利用水的表面張力,讓墨點在水面上不相連,形成許多白線,也可加入松節油、香蕉水等油墨不相容的原理,把墨趕在一起,稱為「趕墨」。《空明靈動》則是透過一種糊燈籠用的雲龍紙的細纖維做出肌理,產生類似書法筆觸中的飛白線條。

主辦單位:中華文化總會
主持人:劉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