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新聞展 攝影大師授訣

分類:藝術文化




普立茲新聞展 攝影大師授訣

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月21日 上午5:30.. .

 工商時報【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

從類比、數位到衛星,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主Carolyn Cole強調,新聞攝影必須與時俱進,但切記數位科技只是工具,新聞倫理仍是最重要的,新聞目的是要引起有權力的人關注,相信可以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創造和貢獻、影響。

 

由美國新聞博物館、紐約商業娛樂公司、時藝多媒體等共同主辦的「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昨(20)日舉行「Carolyn Cole攝影大師論壇」,這位史上第一位同年獲得普立茲、POYI、NPPA美國3大新聞攝影獎的攝影大師,特地來台分享記者職涯的攝影經驗和作品,也與展覽顧問蕭嘉慶、影像工作者張照堂、當代攝影家沈昭良、中國時報攝影中心主任黃子明與談「數位時代對我們所熱愛的攝影媒介之影響」。

 

Carolyn Cole表示,她透過攝影看到一幕幕歷史發生的瞬間,尤其是戰地拍攝經驗,攝影記者上戰場攜帶的武器就是相機,為了方便在街頭戰爭、遊行隊伍中移動,她只用一台相機且都用手動方式,盡量排除雜念和負擔,因為專注才能看到真相,在混亂中按下快門拍出好照片。

 

Carolyn指出,攝影師應與時俱進學習新技術,例如砲火的聲音,是戰爭事件的重要元素,可以善用動態影像增添故事的層次和色彩。進入新媒體時代,可用的工具和材料更多,就看攝影者的目的、想要傳遞的訊息,選擇適合的媒介,最重要是腦袋裡要有一個編輯概念。

 

蕭嘉慶表示,自1975年反光元件被發明以來,到90年代數位攝影已經對全球藝術文化、媒體傳播產生很大的影響,未來將衍生資料、色彩管理等系統的需求;沈昭良也引述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在影像資訊流竄、數位媒材和平台普及的年代,理解新聞的真實性與好壞變得更重要,未來可能需要一些人或團體,扮演整理、編輯、挑選內容,產生新的價值和意義的工作。

 

但張照堂提醒,數位攝影讓拍照更快速方便,變成「速食文化」的一環,容易讓人不像以往那麼專注、嚴肅,心態和價值觀將跟著改變;黃子明則觀察到,媒體平台多樣性使資訊選擇更多樣化、傳播速度更快,不僅拉高了媒體專業門檻,媒體作業也需調整,尤其需加強影像操作的思維和能力。

...


主辦單位:普立茲新聞攝影獎
主持人:Carolyn 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