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 中華歷史文物 、當代美術展覽、藝術教育

分類:藝術FB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1/27   編輯部 報導

國立歷史博物館全球資訊網

國立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 Facebook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南海學園內,是台灣除國立故宮博物院外另一個以展示中國歷史爲主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恢復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博物館的部分文物來自原河南博物館(即今河南博物院)。

 

國立歷史博物館中國大陸時期

1912年7月9日,教育部於國子監成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17年,將紫禁城端門至午門一帶劃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址。1918年7月遷入,並將午門正樓、雁翅樓及四角亭闢為10個陳列室,東西廡各三間為辦公室,東西朝房為儲藏室,總計館舍150餘間,文物五萬餘件。1924年8月1日在正式對外公開展覽。1926年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1949年北平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後,被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時期

1955年冬,依據教育部部長張其昀的構思,中華民國政府開始籌備建立文物美術館;1956年春,文物美術館開館,開館時使用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舊木樓(即原本的「商品陳列館」)為會館。文物美術館開館時,因中華民國政府撥交文物尚未到位,館方亦無經費蒐購文物,故多半展示文物的模型或複製品,被譏為「真空館」。1956年春,教育部正式頒令,將原河南博物館託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代管運抵台灣的38箱文物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歸還的51箱文物撥交文物美術館典藏。

 

1956年7月至1957年春,文物美術館接收原河南博物館出土文物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歸還文物。1957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蒞臨文物美術館,並指示文物美術館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1957年10月10日,文物美術館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

 

1960年揉合明清風格的古典式大樓建築完工。1962年6月15日,立法院第29會期第28次院會三讀通過《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條例》;同年6月26日,《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條例》公布施行,史博館成為法定機關。1964年,史博館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

 

現今正配合重劃南海學園計劃而有擴建之議,史博館將分為中原文物館、地方文物館及海外文物館三大部份。

 

主持人: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