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圖書館的牆 台灣首屆漂書節10月舉行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3.08.29
想放你的書漂流、遇見更多知音嗎?台灣漂書協會十月舉行首屆漂書節,在台灣各角落設置漂書箱,邀請「漂書人」將愛書放進,讓更多書在台灣、世界各地流浪,更多知識讓更多人分享。
「書籍是人類共享的資源,任何一本閒置在家中或圖書館的書,都是資源浪費。」漂書協會秘書長莊崴表示,協會正跟書店、咖啡館、民宿、連鎖速食店洽談設置漂書箱,希望每個社區都有一個漂書箱,民眾將想「漂」的書放入箱中,供想讀的人拿取,讀完再放到另一個漂書箱。
漂書箱將放入附QR CODE的貼紙,等於書的「身分證」。漂書人將貼紙貼上想「漂」之書,再用手機APP掃描,書的位置便會登記於漂書地圖網站上,並有照相和留言功能,記錄書籍「漂流」足跡。漂書人也可在網站撰寫心得評論,合力建置線上書籍資料庫。
有趣的是,這些書籍的旅行足跡,將化成一封封電子明信片,自動寄發給原始漂書人。「說不定,你『漂』的書能代你走遍全世界!」莊崴說,這是「漂」書比「捐」書更吸引人之處。
莊崴畢業於圖館系。他表示,「捐」書給偏鄉或弱勢團體,最後多半進了圖書館,成了某些人或單位的「財產」。而「漂」書「打破圖書館的牆」,取消借還書限制,讓書成為全民「公共財」。
「漂」書還可以減少運輸成本。莊崴說,打造「書香車」到偏鄉巡迴,車子、司機都是成本。漂書協會則打算在高鐵站、機場設置漂書箱,透過網站告訴漂書人那些地方需要書,讓正好要去那些地方的旅客,幫忙把書「漂」到該處的漂書箱。
漂書協會由兩位圖館系畢業的學者、一位科技業者發起。去年開始籌備,透過群眾集資、向政府申請補助,募集近三百萬元。莊崴表示,協會已完成六成網站建置,擁有七十多名會員,預計十月開始設置漂書箱。
【2013/08/29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