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作家必須站在高點,超越政治、階級的偏見,把人當人來寫,才能寫出人與社會的完整、真實面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昨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辦「盛典」新書發表會,吸引六百多名書迷與會。
這是莫言第五次訪台,他表示,從大陸電視看台灣,覺得台灣「一團混亂」,來了之後發現台灣「亂只亂在立法院」。大批人奉獻自己擔任志工,他幽默形容「台灣處處是雷鋒」,雷鋒是大陸「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莫言寫作堅持「把人當人來寫」,他表示,一九四九年後的大陸文壇,好人與壞人「臉譜化」,壞人就是徹底的壞人,但他認為,不論多麼偉大的人,心裡也有陰暗的一面,決定「把好人當壞人寫,把壞人當好人寫」。
在當時壓抑的政治氣氛下,莫言「沒把國民黨當混蛋寫、也沒把共產黨當神明寫」,引發爭議,卻因此擁有普世意義。
「作家也只是人群中的一個普通人」,莫言反對作家將自己的地位抬高,他也不認為一本書可以改變社會、推翻政權,「文學的力量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慢慢滋潤、豐富人心。
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代作家齊邦媛送著作「巨流河」給莫言。齊邦媛寫了一段「九十歲的祝福」送給莫言,「我殷切盼望您多寫悲憫的人間事,幫助半世紀在鬥爭中的人心回暖。」莫言則說,「巨流河」讓他驚訝,「經歷戰亂,人的心靈可以如此純淨美好。」
「戰亂中,傳說就是教育!」作家司馬中原和莫言同是軍旅出身、寫了許多鄉野傳說,昨天他到會場向莫言致意,笑說自己比莫言窮,因此「寫的書(數量)是他的十倍」;但看完莫言的「生死疲勞」,認為「此子勝我百倍」,他告訴莫言:「我寫不出來的書,希望你幫我寫出來!」
趨勢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問莫言,台灣那一個作家最有得諾貝爾獎的希望。「我心中有答案」,莫言賣關子:「但永遠不會說出來!」
得獎後,莫言最想做的事是「寫作、努力忘掉得獎!」他說,諾貝爾獎給作家帶來壓力,「想寫配得上這個金牌的作品。」他卻想要「放空」,讓自己歸零、回到「初學寫作的狀態」:「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2013/09/2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