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季璁,可說是台灣新銳藝術家的世代縮影。
1981年次的他,自小由美術班體系養成,大4那年便獲得台北美術獎肯定,研究所時更入圍國際藝壇獎金最高的英國盟代獎,英姿風發,好不得意。
吳季璁沒有包袱,恣意開展融合前衛與古典的嶄新格局,在錄像、裝置等新媒材中展現古典水墨山水的空靈意境。
3月,初春雨季,吳季璁從法國參加完國際藝術聯展回台已經兩星期了,時差還沒調過來。
今年,吳季璁31歲,也代表了台灣這個早慧、老成、自由自在做自己的藝術新世代正邁向「而立」之路。
從大學開始的近十年間,吳季璁已獲邀參加過五十多次國際藝術聯展,飛來飛去是他這個世代藝術家的職涯常態。2010年他到過8個國家,一面參展一面社交兼玩耍,還要抽出時間創作、談戀愛、單車環島,豐富極了。
在2006年蘇格蘭格蘭菲迪酒廠駐村自述中,他如此寫道:「曾幾何時,我的生活變得這麼超現實,創作和展覽將我帶到無法預期的地方,充滿未知;我不知道藝術的超越性究竟是什麼,但它確實帶我超越了侷限的生活。」
台灣當代藝術界經營多年的養份,彷彿就在等待這一刻,要在像這樣的一位年輕人身上迸發無比光彩。
吳季璁家住新北市土城工業區,父母年輕時從外縣市移居到台北打拚,辛苦工作,就為了栽培子女「讀書出頭天」。
由於兄姊都很會讀書、成就傑出,符合父母的期待,身為老么的吳季璁便獲得自由發展性向的特權。他喜歡畫畫,母親就乾脆把畫室當作托兒所,讓他盡情發揮,並一路保送美術班,擁有紮實的傳統訓練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