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當代媒材 傳遞東方美學 幻現絕美山水

分類:文化創意




善用當代媒材 傳遞東方美學 吳季璁皴法習作 幻現絕美山水

  • 2012-11-21 01:25
  • 中國時報
  • 【吳垠慧/專訪】

     二○○三年,當時還是北藝大美術系大四學生的吳季璁便以投影裝置《鐵絲網》獲得當年台北美術獎的首獎,令藝術界驚豔。這件作品中,他透過自製的投影裝置,讓觀眾看到一片不起眼的鐵絲網,竟能變化出如筆墨流動般的優美線條,技術與藝術性都到位。此後,藉由當代媒材來傳達東方美學的內涵,成了吳季璁的創作核心,也形塑出他鮮明的個人風格

     吳季璁的影像藝術帶有強烈的繪畫特質,簡潔且富詩意。卅一歲的他是為早慧型藝術家,外表相當理性,作品則展現處理微觀世界的細膩與豐沛想像力。「東方山水畫具有靜觀、微觀的美學特質,畫家不是如實再現外在事物,而是尋求人與外在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說:「這種美感是東方特有的,也深植在我們內在,我自覺我有這種特質。」

     他近來發表的新作「皴法習作系列」、《天空》等,延續同樣的創作脈絡,在呈現上更上層樓。吳季璁在「皴法習作系列」中,運用十九世紀發明的古老影像沖印技術「氰版攝影」(或稱藍晒法),將感光材料塗在宣紙上,放陽光下曝曬,經水洗程序讓紙張的皺摺紋理顯像,結果呈現如中國山水畫山巒絕壁的美景。

     吳季璁自幼學畫,國、高中都讀美術班,二○○四年北藝大美術系油畫組畢業。科班訓練出身,吳季璁的藝術養成反應了這一代台灣藝術家的現狀,他們兼具東西方傳統的學習,也融入與當代前衛的跨文化特色。這些都體現在新作《工作室》中,這件帶有自傳色彩的裝置作品,他在展場擺設自己工作室的木架與工作台。木架在工作室中用來放置書本雜物,是吳季璁設計的,他使用西方簡潔設計與中國傳統卡榫工法,中西合璧,反應自己的狀態。

     吳季璁認為,接受傳統藝術訓練的創作者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遵循傳統,另一是拋開所學再創造,這便產生斷裂。「西方當代的前衛藝術帶有顛覆和叛逆性格,但這在亞洲文化較少見,是根本性格的差異。我感興趣的是怎麼將矛盾、斷裂的部分自然融合起來,可以說是『折衷主義』美學吧。」

     這也是他認知的台灣文化特色,「來自中國、日本和西方不同文化的並合,這是台灣的特殊性,卻因意識型態被否認,但無法去除。」

 


主持人:吳季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