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曼麗-最懂得藝術的大學 最懂得教育的美術館

分類:管理




林曼麗-最懂得藝術的大學 最懂得教育的美術館

‧當代藝術新聞 2012/10/16

林曼麗,一位始終不斷為自己創造更艱難的目標、卻又屢屢能攀越目標的美術館專才。她就像一位能夠點石成金的魔術師,從台北市立美術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故宮博物院,一次又一次締造所屬單位的產值,更也從產值當中;創造更高的價值。

【文/當代藝術新聞】

林曼麗

(北師美術館/提供)

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林曼麗

最懂得藝術的大學 最懂得教育的美術館

這個世代勇於做夢,毫不值得拿來說嘴。但是,勇於做夢且又能努力去實踐夢想的人,才是真正能成為表率。9月25日,在台北教育大學緊臨車水馬龍的和平東路上,一幢漂亮的建築成為視覺新目標,它是北師美術館(MoNTUE);台北教育大學所屬的美術館。

主體建築是出自台灣建築師江之豪、空間及公共藝術設計則是來自日本Noir團隊的建築師豐田啟介。至於,讓這個美術館動起來的靈魂人物,則是前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一位始終不斷為自己創造更艱難的目標、卻又屢屢能攀越目標的美術館專才。她就像一位能夠點石成金的魔術師,從台北市立美術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故宮博物院,一次又一次締造所屬單位的產值,更也從產值當中;創造更高的價值。這回,她再度率領夢幻團隊即將為台灣的大學美術館走出新格局。

 

嚴格說來,林曼麗的個性絕對不屬於高調之人。

 

問題是,她所選擇的工作,卻始終讓她低調不起來。

 

因為,她確實總能夠從環境未必豐厚的配套下,將不夠充裕變得極大化,成功地扭轉困地愁城的自憐情態。這種能夠找出有限資源極大值的作風,並非是每個人都具備,得必須要有水平之上的專業學養、要值得被信任、擁有相當充沛的社會資源、友善的人際關係,另外;更要懂得進退得宜的人格修養。

林曼麗指著北師美術館這個漂亮的建築說,學校其實很早就把這塊地劃為美術館用途,這也就是說;北師美術館是學校很早就有的構想。只是,如果只是去建造一個建築物,這絕對不會是問題,但要如何讓學校的美術館有自己的性格與特色,就不單單只是去蓋一幢建築便能完成。「我到現在也不擁有北師美術館的任何職銜,純粹就是一位志工,學校固然有給美術館編列行政人員,但現在真正也只有三位正式員工,其他的人員都尚未補齊,連館長一職也都還懸缺中」。而當初讓林曼麗動心在教務工作之外,加入美術館的籌建工作,則是「我覺得這個地方是有潛力、是有可為,但一定要有策略與方法,才可以為這個地方創造價值」。

她與建築師、空間設計師首先達成的共識是,「我不想要這個美術館和一般美術館一樣是個白盒子、是個線性空間,比如說,整棟建築面向和平東路就是大面玻璃,你在裡面既可以看到外面的動靜、卻又全然阻絕外面的吵雜聲,從外面不管是呼嘯而過的捷運或地面的車子,都能夠看到美術館的內部活動情形。照理講,美術館或畫廊都不是很喜歡有大片玻璃干擾裡面的光源與空間完整性,但是,北師美術館卻善用多視點的交接與重疊,讓空間層次變活潑,也等於讓這個空間不單純只是一個靜態的視覺美術館,而是一個具備多元生命可能的藝術發電所;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電影、時尚⋯,都能夠在這裡釋放出自己能量」。因此,當美術館有活動,不論是白天或夜晚,這整棟建築就擁有生動的表情,成為一個冥府其實的都會聚光點。

台北教育大學的前身就是台北第二師範學校,台灣前輩藝術家都是在這裡獲得美術的啟蒙,也等於是台灣本土美術最重要的推動單位。因此,在林曼麗的想法中,大學的美術館因為有學校基本的資源,但面對現在又得要有自我營運的能力,所以在展覽的設想就要更能夠懂得運用學校本身教學相長的互補性,但也更要深入了解大學美術館能夠扮演的教育性。

因此,開館展的序曲,就是以台灣資深美術家的自畫像為主軸,由於自畫像是藝術家個人自我凝視的原點,從這些與學校有淵源的美術家自畫像,不僅點出與拉長了學校與台灣美術發展的臍帶關係,更透過導演蔡明亮的當代影像的詮釋;重新灌溉了台灣美術發展的沃土,帶給年輕世代有更深層認識這塊土地曾經締造過的風華。

林曼麗就說「這裡所要發生的藝術,並非是重複做美術館或畫廊的工作,而是為了推動美學新的教育思維,更進一步揭示一種價值的態度」。她說「這個基地是最懂得藝術的大學,也會是最懂得教育的一座美術館,它不僅與要與這個學校的師生產生關係,也會成為這個城市與這個社區最密切的基地」。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2年10月號

 

主持人:林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