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位相機 大師:更需專注和紀律

分類:國際




用數位相機 大師:更需專注和紀律

2013-01-21 01:02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自從數位攝影工具與網路席捲世界之後,新聞現場的拍攝已不再是攝影記者的「專利」,在「公民記者」的時代,攝影記者該如何因應?昨日舉行的「普立茲論壇」,卡洛琳.柯爾與國內攝影界人士對談,她不諱言,《洛杉磯時報》攝影記者已從四十位遞減至二十位,「網路的好處是讓記者可以更快傳送照片回報社,也可以讓自由工作者有發揮的平台。」

 

     「普立茲論壇」昨日針對「數位時代對攝影媒介的影響」,邀請張照堂、蕭嘉慶、黃子明和沈昭良等人對談,《中國時報》攝影中心主任黃子明指出,在新聞事件現場,只要有相機、手機或電腦,任何人都可拍下新聞照片,「這讓專業攝影記者的門檻被提高,現在的攝影記者不只要拍現場、攝影棚,還要能拍攝動態影像,專業能力的多樣性是趨勢。」

 

     曾任報社攝影記者的沈昭良問柯爾:「進入多媒體的時代,是否因此對新聞攝影的客觀與真實性造成影響?」

 

     柯爾表示,美國的報社也同樣要求攝影記者製作多媒體的報導,「增添故事的層次和色彩,但這意味得花更多時間,但我認為沒關係,我們不能沉緬於過去,要能與時俱進。」

 

     張照堂則對數位工具的使用提出反思。他認為數位相機讓記者「按快門的瞬間不再專注,兢兢業業地等待最好的一刻」,「這不是機器的問題,而是看待事物的心態變得速食。」

 

     柯爾回應說,數位相機會讓人拍下許多重複的畫面,「如果心中有太多雜念,就無法看到真相。我去的地方都很混亂,所以拍照要很專注,我有時會給自己紀律和壓力,像是只能拍下十個畫框的畫面。」


主持人:Carolyn 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