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旅遊 探索精緻文化

分類:產業




文創旅遊 探索精緻文化

‧經濟文摘 2013/02/27 

和文創結合的深度旅遊,象徵國人對旅遊要求已經從到此一遊,進階到心靈層次的滿足。 

【撰文/潘俊琳】
在日本伊豆湯島參觀已故作家川端康成筆下《舞孃》的場景;跟著茶文化作家學者吳德亮遊走雲南茶馬古道的青石板路,尋訪百年老茶號;或是前往德國欣賞已故作曲家理查華格納的代表作《尼貝龍指環》,這些有別於傳統走馬看花,並和文創結合的深度旅遊,不但是旅遊業隨著時代的演進,也象徵國人對旅遊要求已經從到此一遊,進階到心靈層次的滿足。 


雄獅集團董事長王文傑表示,旅遊結合文創是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從1979年政府開放觀光以來,旅遊從「到此一遊」式的消費,日漸演變成區隔、分眾的差異化路線。 

像是以前遊歐洲是花48天,把整個大歐洲走馬看花式的一次遊完,現在則是以7到9天的行程居多。那種one size fit all(把所有旅遊元素,不管遊客屬性,全部包成一個行程)的旅遊方式,面對精緻文化旅遊的興起,已漸漸失色。 


行程更細膩 體驗生活態度 

在1979年開放觀光時,台灣每年出國旅遊人數才20萬人,去年即便經濟不景氣,出國人數卻已突破千萬人大關,消費者對旅遊產品的需求、胃口大幅改變。 

王文傑指出,消費者對不同旅遊型態的要求,大於產業可以供給的速度,而業者內化自省的速度,目前還跟不上消費者要求的腳步。 

旅遊能讓人學習和成長,提升自我的視野、生活觀、世界觀,並帶來不同的生命體驗。如果將旅遊剖析開來,就是在吃喝玩樂中,看看其他國家的生活主張和不同的生活態度。 

王文傑表示,將文化的元素帶入旅遊產品中,其實就是將行程做得更細膩、更感受、更學習、更不虛此行,這個演化是必然的結果。旅遊業者必需體察到這個趨勢,帶給消費者不同的玩法。
 


如果將文創仔細拆解,王文傑認為,不外乎是將吃喝玩樂底層下的元素,用新的創意來對比不同觀點,將比較文化和比較生活的那一面呈現出來。它的主軸圍繞在生活和對文化的不同主張。 


業者辦講座 拓展員工視野 

所謂富過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飯,文創是必須要有感受之後,才能夠產生的東西。以前的人只要能出國就很了不起,現在那些空有吃喝玩樂的「基本款」,將漸漸無法滿足追求心靈和眼界提升的現代人。
 


對必需引領消費者感受文化旅遊的業者而言,王文傑認為,在知識不難取得的情況下,那些以前要累積三代的知識,必需快速地被淬取出來,從不懂到懂成為專家,10年已經足夠。從事旅遊業的人,必需對生活有感,對生活有主張,才能帶領別人去體驗和感受。
 


為了加速粹取各種人文知識,培養企業內部的多元DNA,包括電腦科技、行銷、創意、設計、人文、藝術、建築、音樂、體育、美食、美酒、歷史、傳播、視覺藝術、策展、廣告、整合行銷的人才,占了雄獅集團三成以上的人力。 


擁有多元的人才,形成多元的DNA,王文傑以創造環境和學習平台的方式,加速同仁的成長。讓雄獅集團的員工,不是只有生活收入上的改善,而是去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

 

為了擴大同仁的視野,雄獅舉辦了一系列的欣講堂和欣講座,雄獅旅遊的員工可以免費學習多元的人文藝術、音樂、建築、美學、攝影。此外,公司也提撥預算成立社團舉辦活動,引領大家參與社團,社團又應對不同的個人興趣做分眾,然後導入那個區塊的文創能力,就是要讓員工能夠生活有感。
 


說起雄獅和其他同業的差異,王文傑表示,除了公司規模的不同,雄獅特別注重員工的人生歷練、生活體驗和興趣培育,並一路鋪陳學習成長的軌跡。這一點一滴的人才養成過程,就是人文素養的不斷洗鍊。
 


王文傑指出,自從有「文化創意」這個具體的字眼出現以後,文創就成為顯學,對照到傳統的觀光旅遊業,它其實就是在帶人家出去吃喝玩樂的過程中,融入文化的元素,輔以創意的新玩法,讓消費者感受、體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
 


旅遊業的本質非常生活,也非常文化,只是隨著對應到不同的世代,必需隨時融入創新的元素,這個人才和觀念的培養過程,企業必需在背後做大量的努力,投入大量的金錢轉型,文創的能力才能被計畫性地引導出來。
 


【本文出自《經濟文摘》2013年二月號】
 

主辦單位:經濟文摘
主持人:潘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