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 藝術百年路

分類:兩岸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3/08/22   編輯部 報導

 百年中國 藝術百年路

最近,中國內地吹起一股民國風,舉凡民國時期文化聞人的書畫在拍賣場上都能拍出好價錢,而當代藝術也間接受到民國思潮牽引,藝術家創作不再完全向西方當代藝術表現傾斜,進而重新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價值。

文/劉太乃

最近,中國內地吹起一股民國風,舉凡民國時期文化聞人的書畫在拍賣場上都能拍出好價錢,尤其如康有為、梁啟超、胡適等參與中國近代思想改革的大儒書法作品,受到收藏家們的歡迎;而當代藝術也間接受到民國思潮牽引,藝術家創作不再完全向西方當代藝術表現傾斜,進而重新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價值。現階段的中國美術運動有可能從廿世紀初期完全否定傳統文化,回歸到中國五千年文化價值體系,進入上世紀大儒們所提倡的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讓當代藝術與中國五千年文化接軌傳承。

滿清末年,中國的腐敗衰弱,在甲午對日戰爭一役,徹徹底底的傷透了中國有識之士的心;他們不僅對中國政府失望,更認為傳統中國文化處處不如西方。西風東漸,向西方學習的風潮,不僅在科學、醫學,在文化藝術更有不少有志之士把西學帶回到中國,引發五四運動和西洋畫技巧,牽引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向西傾斜。那是中國最動盪不安的年代,千年帝制皇權在轉化民主化過程中,列強侵略、孫文革命、軍閥割據、抗日;除要面對國家存亡浴血重生,更無法避免東西文化思想差異的碰撞,西方思想雖然撞擊傳統儒學,卻激活孕育出更強大的新生力量;亂世出英雄、獨領風騷的文化人在那個充滿衝突的年代更能激發創造力。

一個世紀過了!中國從衰弱中茁壯,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強調富強」的中國將在他這任實現。強化經濟、軍事之餘,重建中國文化藝術自信更是這代中國人可以預見的。中國美術史教授萬青力在「並非衰落的百年」一書中談到,19世紀滿清末年的政治衰落,並不代表文化和藝術的衰落;19世紀的中國繪畫雖然陳舊停滯,但已受西洋傳教士畫風影響的中國繪畫,已為20世紀中國藝術改革奠定雄厚的基礎,而出國求取西學的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等藝術大師,在回到祖國後就傳統中國藝術大破大立革新,讓20世紀的中國藝術家為所處中西文化思潮的衝突留下重要作品見證。

文化藝術的價值,有時要過了百年,才能清楚它的所在。就以目前市場最火紅的常玉而言,生前畫作乏人問津,旅法巴黎有一餐沒一餐無法溫飽,直到逝世還無法回到中國;而林風眠直到逝世前,一幅畫才能賣到30萬人民幣。除此還有更多20世紀藝術家,生前畫作還一文不值,可見藝術家作品要被市場認同之路有多麼艱辛。而今的中國,錢是有了!買畫的人也多了,但在藝術收藏成了社會常態,藝術家卻變得投機。50歲不到的中青藝術家,一張畫在拍賣場上已被吆喝到一二千萬。或許中國藝術家窮了太久了,藝術家眼前看到的只是錢;只要能換錢的藝術,就是好藝術。難道,現在藝術家的生存環境比上個世紀那些懷抱著理想,遠赴重洋留學的那些藝術大師差嗎?藝術家如果沒有對這個時代做出貢獻,就算作品被炒作到天價,置換到下個時空,留下的作品不也是乏人問津、一堆無用的畫布嗎?

百年中國,百年路,中國藝術的百年之路走來並不容易。尤其在中衰西強的上個世紀,前輩藝術家能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傳承中國文化更具時代意義,而今當代藝術家理應效法上世紀前輩藝術家對中國文化傳承的使命,為中國藝術的未來開創出新的時代見證。

【完整內容請見《當代藝術新聞》2013年4月號】

 

主辦單位:當代藝術新聞
主持人:劉太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