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社會主義藝術之研究--以橋派及寇維茲為例

分類:學術,地點浪漫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特質)/橋派/寇維茲




20世紀初社會主義藝術之研究--以橋派及寇維茲為例

指導教授:洪孟啟

自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浪漫思潮像空氣般瀰漫在北歐日爾曼人的呼吸中。隨著德國的政治與社會動盪不安,浪漫精神成為德意志民族的思想根基,分別在哲學、藝術與文學的領域中紮根發揚。而現代藝術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湧現歐洲各地。產生在德國的表現主義,因為戰爭的關係影響了藝術家們創作議題上的表現,其背後蘊藏著更多的民族熱情與浪漫的回應。本文以兩次大戰為時代背景基準點,經由史觀瞭解德國人的民族性特質,從文化與政治的結構中,窺探當時德國的思想與時代精神。藉由回溯德國之政治因素和戰爭所帶來的社會現象與文藝思潮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瞭解德國表現主義藝術與其橋派和寇維茲藝術的精神涵養與氣質。

浪漫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特質)/橋派/寇維茲

 

主持人:光人文社會學院 蔡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