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化大發展 PE搶進淘金

分類:藝術文化




 2011-10-27

 

     今年以來,中國的文化產業正捲起一陣融資風潮。據上證資訊統計,目前大陸共有包括天舟文化、粵傳媒等共22家文化企業在A股上市,合計首度公開發行(IPO)募資總額為136.58億元,算上2家定增融資33.89億元,文化傳媒板塊在A股資本市場融資金額共170億元。

     文化娛樂 民心趨向

     證券時報網指出,許多各大投資機構正在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文化產業。啟明創投是淘米網的投資機構之一,其董事總經理甘劍平明確表示,他很看好文化娛樂產業未來的投資機會,「之所以投資淘米網,與它屬於文化娛樂產業也有關係」。

     他說,「老百姓有房有車後,最大的消費將是精神營養品的消費。縱觀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在GDP達到一定程度後,文化產業是飛速發展的」。

     一個案例是發生在今年3月,作為大陸知名的投資製作影視、演藝經紀集團,「小馬奔騰」完成高達7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建銀國際文化產業基金、開信創投、信中利以及清科創投4家機構。

     《上海證券報》指稱,下個五年,將是中國PE/VC(風險投資)掘金文化產業的好時代,這在投資圈內已漸成共識。但逐利且避險也是資本矛盾的天性。

     儘管多家PE/VC表示看好,但在中共中央最新發表的《決定》裡,有一段表述卻讓諸多PE/VC在決定文化產業投資細分領域時略有躊躇:「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而不是往常經濟改革中所講的,「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雙重屬性 高層調控

     對此,大陸文化部部長蔡武提出解釋是:「這是考慮到文化的產品和服務具有雙重屬性,特別是具有意識形態屬性」。

     他說,市場在這個領域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經濟領域不同,「我們還要保證對市場的調控能力,這是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特殊要求。」也就是說,中共中央認為,市場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真正的老大仍是政治高層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