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首次提出拓展文化消費市場

分類:藝術文化




  • 2011-10-27
  • 旺報
  • 【記者何明國/綜合報導】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全文,正式出爐,首次提出了擴大文化消費的概念,明確要「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這讓大陸的文化消費市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鼓勵出版、商演

     中共公布的《決定》全文內容,特別值得注意的亮點是,首次提出了擴大文化消費的概念,明確要「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包括引導文化企業投資興建更多適合群眾需求的文化消費場所;鼓勵出版適應群眾購買能力的圖書報刊;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數量的低價場次或門票。

     擴大文化基金規模

     鼓勵網絡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同時有條件的地方要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文化消費提供適當補貼。

     《決定》還提出,將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規模,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同時在繼續執行文化體制改革配套政策方面,對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扶持政策執行期限再延長5年。

     大陸此輪文化體制改革始於2003年,改革前一階段的一大重點,即放在市場主體的培育上,將具有市場屬性的文化事業單位進行轉企改制。根據了解,全國非時政類報刊、國有院團等單位,都將在2012年全面完成轉企改制。

     此次《決定》也再次明確,將「推動一般時政類報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文藝院團等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增強面向市場、面向群眾提供服務能力」。

     民企擔心國進民退

     大量國字頭的大型文化企業進入市場,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民營企業造成衝擊。

     《決定》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支持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要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在發展產業和繁榮市場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這樣的表述,讓部分人士擔心文化產業領域很可能出現「國進民退」,文化消費市場將增加的大餅民營企業有可能看得到但吃不到。還好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事實上有助於打破原有事業單位純粹的行政性壟斷。

     《決定》也提出「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這是對民營企業平等地位的強調,是一個好的信號。

     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

     而且,《決定》提到,至2020年的目標之一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

     《決定》也提出,在國家許可範圍內,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在投資核准、信用貸款、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對外貿易和申請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決定》要求,營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和法制環境」、「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服務和管理,引導他們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這些表述若認真落實,都有利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

     但是大陸廣電等領域的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平台多由國有企業壟斷,同時政府執行具體政策時,也有可能在資源配置上更傾向於國有企業,民營文化企業若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是下一步改革更應解決的問題。

     小靈通

     公報與決定

     中共黨大會或中全會,會議結束當天都只發布「(新聞)公報」,交代會議重點內容,至於會議通過的《決定》或文件,通常約一周後公布。

     《決定》是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作出決策或安排,並要求機關各部門和下級機關或有關單位貫徹執行的指令性公文。而《公報》只是新聞性質的文件。

     因此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草案),10月18日會議結束當天,只發布全會的《公報》,報導會議的重點內容。26日才公布通過的《決定》全文。